让所听之人不自觉的被带动起来,仿佛那一队队,刚刚胜利凯旋的波兰军人就站在他们面前。
庄严、神圣,又充满了希望与活力。
在Fay的目瞪口呆里,第一首曲子落下了帷幕。
而谢一宁的实力如何,这经久不息的掌声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那些因为Coverdale才来支持的乐迷,在谢一宁展露的这两首曲子后,便已经被他的能力折服。
那拍红的掌心,就是他们心里最真实的写照。
而Fay,她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听下一首,想要写下她此刻激动、昂扬的心情。
她承认,以前是她狭隘了。
以谢一宁的能力来说,完成这次的巡演,完全没有任何问题。而选择来听这一场独奏,是她做的最对的决定。
而此时,台上的谢一宁完全不知道,就因为这一首曲子,他已经得到了在场大多数人的欣赏与认可。
他微微偏头,视线便落在了舞台侧边的角落里。
因为灯光的原因,他看不到任何的东西,但他知道,哥哥在那,老师也在那。
在他全身心的投入演奏时,他们也在全心全意的支持他。
他抬起手往下压了压,原本响着嗡嗡声的现场,瞬间安静了下来。
第二首,谢一宁选择了自己写的曲子。
一首曲调比较和缓绵长的曲子,名叫《承诺》。
曲子讲述的,是谢一宁曾经的邻居,一位七十八岁,已经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的故事。她一个人独居在一栋老房子里,日日等待着她年少时的恋人来履行当年的承诺,娶她回家。
从十八岁到七十八岁,六十年时间,足够让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变成一位垂垂老矣的妇人。
大家都劝她不要那么执着,说不定,那位做出承诺的少年,早已成家立业,将她抛之脑后。
可不管大家怎么说,她依旧坚持。
当初谢一宁知道这个故事时,也和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对方早已娶妻生子,不然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对方却从未出现过?
直到有一次,碰上百年难遇的台风天,老奶奶的房子因为太过陈旧,被大风掀翻了屋顶,谢一宁看到后,就把老奶奶接到了家里暂住。
也是那一次,老奶奶给他道出了实情。
其实早在五十年前,她就已经重遇了那位年少时的恋人。
老奶奶是笑着说的,“我一眼就认出了他,他还是跟年轻时那样,那么帅气,让人看上一眼,就再也舍不得移开目光。”
谢一宁当时很好奇,既然遇到了,为什么没有在一起?是不是真如传闻中一样,那位少年早已娶妻生子。
可老奶奶却摇摇头,说:“没有。”
事实是,他们一个终身未嫁,一个终身未娶。
当年,他们在拥挤的超市里不期而遇,他们看到了彼此,然后他们平静的打了招呼,最后再次擦肩而过。
在那之后,他们依旧过着如往日般的日子,偶尔访友,偶尔在家办个小聚会,和亲近的朋友诉说着他们在等待的那个人是如何的让人沉迷。
仿佛超市里的那次不经意间的偶遇,只是他们午睡时做的一个梦。
他们依旧等待着恋人,向往着重遇后的美好生活。
谢一宁不明白,既然已经遇到,又何来的等待?
老奶奶却说,他们等的,始终是十八岁的那个,既美好又张扬的少年恋人,而不是二十八岁挤在超市里的青年,也不是三十八岁、四十八岁、五十八岁……的中老年人。
所以从他们做出承诺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知道。
这一生,他们注定都等不到那个人的到来。
可他们依旧选择了等待,至死不渝。
换种看法,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谢一宁为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所折服,也为他们为了心中的爱情宁愿孤身一人的勇气所感动。
所以有了这一首曲子。
悠扬的曲调就像是被夏夜的晚风吹响的树叶,缓缓的诉说着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那些年分开的岁月里,各自对彼此的思念与等待。
美好得让人不忍打破那一份倾尽一生来等待的爱恋。
乐声早已停下,现场却依旧安静得落针可闻。
坐在二楼的令莹突然感觉脸有些发痒,她抬手摸了把脸,发现自己早已泪流满面。
她窘迫的看向四周,然后发现,和她一样的,竟然不在少数。
一旁的沈佳如有所觉般转头看过来,两人都看到对方脸上来不及拭去的泪痕。
对视片刻,两人相视而笑。
他们不知道这首曲子背后的故事,可他们却从谢一宁弹奏的曲调中听出了其中似水流年的平和与安稳,藏在心底最深处的那一意孤行与奋不顾身,以及那一缕惋惜中的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