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_作者:步枪(106)

2020-12-13 步枪

李战也看到了,心里叹口气,“明白,我先上。”

说着就猛压操作杆,还没平飞的037号机呼啸着向爬升中的目标俯冲。此时李战依然是占据了高度优势的,而俯冲能够带来更多的速度。当他的空速达到了一点五马赫的时候,机身在颤抖,感觉像是马上要散架了一样。

这点强度对歼-7来说不算什么。

五团的那俩开八爷的大概很少遇到战斗风格如此勇猛的对手,有那么一会儿的迟疑,等他们开始做反应,李战已经杀到了五公里范围内,而且占据了攻击阵位。通常来说,这个时候是可以判定李战赢得了主动权。

不过那俩开八爷的也不是吃干饭的,花开两朵迅速分开,一架横滚着做规避机动,另一架朝相反方向高速疾驰,直奔聂剑锋。

人家根本就没把你当回事,连二打一的局面都不要了。

论机动性,八爷也不遑多让,虽然与七爷比是稍差一些,但也只是稍差一些。

四架战机在夜空中狗斗了一阵子,南指指令结束训练,各回各家,塔台随即命令战机返场。

“我总感觉在格斗之前咱们就被击落了。”返场的途中,李战没头没脑地说了这么一句。

聂剑锋讶异,“怎么说?”

“他们有火控雷达,真的打起来,完全没必要进入十五公里范围。”李战说。

聂剑锋说,“今晚搞的是搜索攻击,他们主要是雷达搜索,我们主要练的是目视攻击。输赢无所谓的,有收获就行。”

说是这么说,部队里不讲输赢那还叫部队吗?

塔台里,于成林冷笑着说,“这小子还算有自知之明。”

张威无奈摇头,“这是没办法的事,五团有装备优势,在十五公里的位置就发射中距弹。技不如人,呵呵,装备技术。”

“格斗中掰回了一局,算不错了。”于成林说。

张威苦笑,“就是有点费发动机。”

“打仗哪能算经济账。”于成林说道,“李战这小子胆子大,技术过硬,差不多是完全发挥了歼七的优势。我估计今晚是给五团上了一课。”

拍了拍桌子,于成林下令道,“都打起精神来,第二批起飞。”

张威立马给第二批夜训的战机下达了起飞指令,又是一批两架SU-27和一批两架歼-7升空,重复前面的流程,在这燥热的夏天、人们看不见的夜空斗智斗勇苦练杀敌本领。

自九十年代起,二师有一个要求一个目标是贯彻到现在的,并且是早已经实现了的。

平时是样板,战时是拳头,是二师对自身的要求;全疆域升空,全领空到达,全天候作战,“三全”建设目标,也早在装备了全天候作战型的歼-7和歼-8之后达成了目标。

这么一支部队是坚决不允许自身的训练稍有松懈的。比如搞夜航,明明可以单机起飞,它就是要搞双机编队起飞,提高了难度不说,还增加了危险性。这也说明作为新任师长的齐宏,已经完全的接受了老师长张四海的治军从严训练无限接近实战的管理理念。

无疑,这是李战喜闻乐见的,大家都能多飞,有钱一起赚。

返场降落可就不能搞双机编队降落了,一口吃不成胖子,训练得循序渐进,用力过猛容易出问题。

“是了,只要是战斗值班和战斗训练,李战的降落总是要遇到点问题,今晚不会……”张威笑着说。

“胡说。”于成林心里忽地就悬了起来,训道。

可是细细想来,的确是这样啊!夜航返场首先要找到机场,看到跑道。

科技发展到现在,尽管有越来越先进的技术加持,再先进的飞机在降落的时候,飞行员都得目视找到机场跑道。

最靠谱不外乎人的眼睛。

盲降什么的对歼-7来说是不存在的。

歼-7在降落的时候为什么要经过几个转弯,目视跑道位置是重要目的。飞行员几乎没有机头方向的下视视野,只能从两翼进行观察。二转弯到四转弯使得飞行员可以多次确认跑道位置。民航客机也是如此。

对先进的三代机来说就没这么复杂了,直接落就是了。

下降高度之后,李战在转弯对准场站方向时,俯瞰到了夜间的南港,一片光亮,甚至西县这个没什么工业的沿海欠发达地区也几乎没有黑暗的地方。

感受着黑夜巡航的惬意,李战不由说,“看过一项分析,看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状况,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夜里开飞机飞一圈,通过地面的灯光亮度就能得到答案。”

“那可不,以前看过一张卫星图片,夜里拍摄的,北朝鲜黑漆马虎的,南朝鲜灯火璀璨,对比非常的强烈。”聂剑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