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_作者:步枪(1061)

2020-12-13 步枪

李战选择从东边进入攻击航线也是有考虑的,水流向东,对冰凌产生的是向东的推力,李战要打人字形冰凌的东侧底部,希望能够在洪峰的冲击下这块顽固的冰凌会倒塌。

接下来就没张雪阳什么事了,他负责观察和瞭望。

歼-15S的后舱座位比歼-16、歼-11BS的都要高一些,后舱武器员的视野更好,平飞状态下甚至能够看到前舱飞行员大腿之间的操纵杆,这样的视野对执行对海打击任务的战斗攻击机来说非常的重要。

所以张雪阳能够看到前方整个县城,但是夜幕已经逐渐拉下,能见度越来越低,他看不清楚县城里的情况。

此时李战把微光夜视仪用了起来。

机头对准了人字形冰凌后,李战充分利用了歼-15S优良的低空性能,把攻击速度控制在230公里每小时,瞄准点确定后,在距离五百米的时候李战确定了弹着点,随后果断地摁下了发射按钮。

三十毫米航空机炮炮弹不断被射出,在昏暗的夜色中,航炮口喷吐着火舌,每隔两发是曳光弹,很好的为射手指示了弹道。合金弹头打在人字形冰凌的水线上部位,好比超音速的小拳头雨点一般砸在了两米高体重三百斤的巨人身上一样。

射击中战机的姿态会被破坏,所以要想把所有的炮弹打在一个点上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是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可以把弹着点控制在很小的范围之内,这是航炮对地攻击。在对空中目标进行攻击的时候考验的则是飞行员对目标动作的预判,打出去的炮弹是弧线状。

李战用037号歼-7E打地靶的成绩至今都是二师的纪录,他的枪法绝对精准。更何况现在开的是低空低速性能要好太多的歼-15S,更加从容的的瞄准更加从容地射击。洪水太可怕了,所以才有“洪水猛兽”这么一个成语。地震、大火过后,一般都还能找到幸存者,伤员也都还有抢救的机会,但是洪水不行——捞出来就是尸体。

水线之下的都不会有存活的机会。

张雪阳看不太清楚人字形冰凌的情况,但是他能看到弹着点。李战并不是尽量打一个点,而是在打出了一条腰线,相当于用炮弹在冰凌的水线上的部位做了一个横向的切割,腰线非常的清楚而且笔直。

他都震惊了。

当年在二师他看过李战打地靶的影响,那个精准度让人叹为观止,具体地说就是李战打出去的航炮炮弹几乎击中在两平米的小圆里,简直是战斗机的狙击手!

打出一条横线则更加困难了,这说明李战的射击技术又进步了,已经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况且李战从来没有使用歼-15或者歼-15S打过地靶,这一上手就打出了这样的水准来,则更加的说明了他射击技术的高超。

这还是在使用微光夜视仪在低能见度的情况下。

两百五十发炮弹打光,李战贴着人字形冰凌飞过去,就在刚刚越过冰凌不久,李战突然拉了一把杆,同时油门杆推到底,两发的喷口准确地对准了冰凌,随着推力飙升,两个尾喷口喷出强大的气流吹向了冰凌。

机头突然扬起,张雪阳被吓了一跳,正纳闷李战为什么这么做呢,突然的意识到什么,迅速回头看过去,看到冰凌摇摇晃晃但是没有倒下。

“这都行?”张雪阳诧异到无语苦笑,道,“你这哪里像是第二次开歼十五,飞得比谁都溜,就这一手没千八百个飞行小时根本掌握不了。”

李战笑着恢复平飞,这会儿已经是在县城上空了。

“战斗机还不都是一个样,大体上是不变的。这不是情况紧急吗,只能把能想到的办法都用上了。”

贴着冰凌飞过,在最近的距离上把尾喷口对准冰凌用强大的尾流喷射冰凌,看上去很简单,实际上要准确地完成操作并且达到最好的效果绝非易事,不仅对飞行员对操纵动作提出了很大的要求,还要求飞行员对相对位置以及位置关系的变化有极灵敏的感知能力,这后一点几乎只能依靠感觉来实现。

能做的已经做了,接下来只能看老天给不给面子了。

说话间第一个洪峰杀出了县城,朝着冰凌所在的河段狂奔。李战保持在冰凌上空超低空慢速盘旋飞行,最小速度达到了230公里每小时。他必须要了解最新情况,然后向火速赶来的空军轰炸机群通报,他们肯定要对冰凌河段进行地毯式轰炸的,彻底的解决掉河道梗塞问题。

夜视仪里,洪峰潮头波光粼粼很像闪烁的镭射灯群,汹涌的冲向了冰凌河段。骤然出现的阻力迅速抬高了水位,同时巨大的水流冲击力蛮横地撞击着冰凌,当意识到中间的压力最小之后,洪水像嗅到了腥味的嗜血动物一样抢着往中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