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宏问,“感觉怎么样?”
“感觉……挺过瘾的。”
“……我问你对战机的感觉如何。”
“这个,我很爱她啊,可是她不爱我,老是出毛病。”
塔台的值班人员忍不住笑出声来,凝重的气氛轻松了不少。
大家都听得出来的,李战不是在故意揶揄齐宏,而是根本无从说起啊!失去了直观的数据,还能有什么感觉?说句难听的,这会儿发动机再起火,李战怕是也不知道了。
“说说你的想法。”齐宏不纠结了,直接问道。
就算什么都看不到,飞行员也是最了解情况的,没有之一。
李战当然是有感觉的,人坐在座舱里怎么能没感觉,否则他如何确定战机除了座舱断电和起落架故障外没有其他问题。
“强行迫降。”李战直接给出方案。
齐宏回头看了一眼,随即道,“保持盘旋,等候指令。”
“明白。”
这回不着急,李战油多得很。他忍不住盘算起来,耗到差不多油报警了再落地,起码有九百块拉杆费进账。
仔细算了算,六月份得有三千多的拉杆费了,也就是说,六月份的工资突破了一万元!
“啧啧。”
“洞三拐,什么情况?”齐宏听到奇怪的声音,紧张地问道。
李战才意识到激动过头发出了声音来,左右看了看,一片黑,道,“没情况,就是有点无聊。”
……
塔台这边的值班人员又是一阵轻笑。面临如此险情依然谈笑风生如此放松的,李战绝对是前无古人了。好多年前二师有位副师长同样是遇到了前起落架无法放下的险情,当时那叫一个紧张,最后是硬着头皮下来的,战机的机头擦着跑道面滑到了一侧的草地上去,人没事,战机是基本报废的,修都没法修。
现在李战遇到的情况显然更加复杂,不但是晚上,而且座舱断电了。
“歼七多少年没遇到座舱断电这种故障,好嘛,让这小子给碰上了。怎么说来着,都叫他扫把星?”方成河苦笑着对走过来的齐宏说。
伏案的于成林直起身子,向齐宏报告,“师长,有两个方案,第一,强行迫降,也是李战的主张。第二种方案是张威提出来的,张威你来讲。”
张威咽了咽口水,不无紧张地说道,“具体操作是在跑道上安排一辆皮卡车,装上明显灯光标志,在李战降落滑行的同时,皮卡车以最快的速度行进,把战机和皮卡车的相对速度尽量缩小,李战根据灯光指示放下机头,把前起落架搁在皮卡的后斗里,皮卡车随即挂入空挡,避免与战机的连接脱落,完全依靠战机的制动力实现停止。”
异想天开。
齐宏脑子里首先闪过的是这个成语。
“如果过程中皮卡车失去平衡侧翻,损失会更大。怎样保证皮卡车在承受战机前起落架的时候保持平衡?这不是拍电影,是几条人命。”齐宏沉声说道。
众人沉默,显然他们已经想到了这个问题,但是还没有想出解决办法来。以经济巡航速度盘旋,李战至少能在天上坚持最多两个小时。
相比过去几次争分夺秒的险情,这一回的时间足够看一部电影了,而且看之前和看之后还有时间上厕所。
塔台和037号战机的对话很频繁,塔台不断地把数据报上去,李战根据感觉来调整,塔台这边确认调整到位后指令保持。这个过程看着简单,实则相当的不简单。
雷达获取战机相关数据需要时间,指挥员把数据报给李战需要时间,这里面存在一个延迟的问题。在这个延迟的时间里,战机不是静止的,而是一直在保持运动。于是会产生误差。到了李战凭感觉调整飞行姿态,调整到位到雷达获取数据又出现一个延迟的时间,同样这个过程里战机保持运动,误差继续增大。
消除误差的办法很简单,指挥员要准确判断留出最精确的余量,李战更是要让自己的感觉无限接近精准,并且有意识的留出余量。陆空双方都必须非常默契才能完成好“地面充当眼睛”的盘旋方式。
齐宏把人员分成了两拨,一拨负责全力协助李战保持盘旋姿态,选出精兵强将组成另一拨作为救援指挥组争分夺秒研究方案。他亲自带领救援指挥组,塔台工作交给了方成河。
张威提出来的方案是有实现的可能的!
到底行不行,做个实验来评估。
在齐宏的一声令下,相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同样是一次考验部队应急作战能力的突发时间。地勤相关部门终于成了主角,此时在天上的李战包括塔台的值班人员,全都成了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