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_作者:步枪(1268)

2020-12-13 步枪

168、169两舰主要是为了搭载引进的俄制SA-N-12中程防空导弹,以及搭载国产的柴燃交替动力系统,同样有试验新技术新装备的目的。

这些都属于过渡型号,尤其是115、116两舰,应急的意味是相当明显的。

人民海军的主力战舰就是在十来年时间里采取这种小步快跑的方式不断累积经验和技术,最终搞出了集大成者052C以及后续型号052D,形成了海军水面作战舰艇主力标准化。

按照我人民军队持家有方的性格,这些日渐老迈的战舰是不会被放弃的,一定会进行深度现代化改装,然后回到作战序列继续巡弋于大洋,捍卫祖国的海洋权益。

李战在指定空域盘旋飞行,牛军也暂时放下了相机拿起了控制面板操作综合战术吊舱。

两枚导弹在到达最高点的时候,综合战术吊舱捕捉到了导弹发出的无线电信号,牛军迅速报告:“截取信号了,建立指令传输渠道。”

李战迅速确认“鸡笼”号的方位数据,做好了传输准备。

导弹开始俯冲,速度在俯冲过程中迅速加速到了两马赫,在这个俯冲的过程中,导弹已经飞到了距离战舰七十公里的位置。接下来,导弹在距离海面大约二十米的高度继续飞行,冲压发动机继续推动着导弹加速,一直达到二点七马赫的极速。

但是李战发现导弹再一次下降高度到距离海面七米的位置时,导弹的速度是维持在了二点五马赫的水平上,看样子导弹没能跑出最高速度来。不过二点五马赫的速度也已经是一个难以防御的高速了。

“传输修正指令!”在导弹距离“鸡笼”号散装货轮大约二十公里的位置时,李战大声说道。

牛军开始向两枚导弹传输修正指令,同时报告:“一号弹传输完毕!二号弹传输完毕!都处理完了!”

综合战术吊舱的修正指令处于优先地位,导弹会根据修正指令来调整航线,导引头同时根据最新的目标参数重复锁定目标,确保目标方位数据是最新的。

中继引导的好处在于可以更加灵活的打击高速运动中的目标,导弹的导引头上那颗火控雷达的性能毕竟是有限的,远不及机载雷达的精准度和远距离。从理论上来讲,只要导弹的射程足够,负责中继引导的战机甚至可以在最后关头把导弹引向新的目标,以达到打击效果最优化。

李战早已经打开加力向“鸡笼”号散装货轮狂奔了,他在六千米的高度上油门到底加力俯冲增加空速,这些动作大概是在综合战术吊舱捕捉到了导弹无线电信号的时候开始的,否则他没办法在导弹击中目标之前抵近到附近等待拍摄。

81198号老飞豹飙到了一点二马赫的空速,牛军呼吸都急促了起来,惊奇地发现座舱里一下子安静了许多,她知道这是因为战机的速度已经超过了音速,所有的声音都被抛在了后面。

李战计算精准操作精准,他飞到“鸡笼”号上空的时候下降了高度,然后就看到了两枚贴着海面疾飞的3M-80“白岭”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距离足够近,能够看到导弹那庞大的弹体,尽管第一级已经脱离。

牛军抓住机会使用长焦镜头迅速拍摄导弹贴着海面疾飞的场面,更调整了焦距拍摄了十几秒的视频,最后把所有的镜头都圈定了“鸡笼”号散装货轮。

李战在设定目标参数的时候,给了一号弹发送的是“鸡笼”号前半截的参数,给二号弹发送的是后半截船体的参数,两者之间相距不过数十米。两枚导弹到底能不能击中应该击中的目标,李战心里没数。

这样的精确引导考验的是综合战术吊舱与导弹结合起来的作战性能,如能实现高精度打击,这对实战来说意义重大。

高速飞行中的导弹从距离水面五米高的位置分别击中了目标,这个攻击高度是导弹设定好的,攻击的都是最容易给舰艇造成最大创伤的部位。一枚3M-80“白岭”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就能撕裂一艘六千吨的军舰,两枚同时命中基本可以让一艘十万吨的航母丧失战斗力,是名副其实的航母杀手。

李战目不转睛地盯着“鸡笼”号两截还挣扎在水面的船体,因为不能靠太近,所以他看不到导弹命中的过程,只看到两截船体所在的水面突然炸起,两截船体瞬间爆炸,巨大的冲击力撕裂了残存的船体,好几块结构四散飞出重重的砸在水面上,然后才是烟雾和水雾慢慢蔓延开来。

“哇!”牛军忍不住惊叹不已。

李战也被眼前的场景震撼到了,他打过不少实弹,之前在地中海也发射过飞鱼反舰导弹,但是那两枚导弹都被紧急拦截住了,当时并没有任何一艘军舰遭到反舰武器的打击,而眼前的场景比十几架超级大黄蜂战机在罗斯福号飞行甲板上起火燃烧的场面实在是震撼人心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