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战做的这个机动机头是斜向下的,机身尾部是斜向上,与落叶飘有很明显的区别。
事实上,飞机改到现在这个姿态已经意味着尾旋的危险已经基本排除了。
突然,01号黑丝带的机头猛地往下压,同时尾部的旋转停止了,飞机在极短的时间内变成了垂直俯冲状态!
“喔!”
塔台响起一阵惊呼。
这哪里是新手啊,分明是老司机嘛,不,应该说比老司机还厉害,就这路感这驾驶技术,专业赛车手都不够看的。
居然还加速了!
李战推了下油门杆,01号黑丝带就如同二战时期的俯冲轰炸机一样往地面加速扎了下去。代表着相对高度的数据在加速下降,在李战眼前,他看到的是整个大地在向自己猛扑过来。
心理素质稍差点的人很大概率会在这样的强大压力下精神崩溃,这比眼睁睁的看着天上落下一颗巨大的陨石来得震撼。
这个时候人的眼睛是会骗人的,你觉得马上要撞地了实际上高度还有一定的冗余,可是当你感觉还有空间的时候,也许眨眼之后就会和大地亲吻机毁人亡。
既不能一味的相信眼睛也不能单单依靠数据,飞行员需要综合所有途径获得的数据迅速作出准确的判断,然后果断决定下一步的操纵动作,任何一点偏差都会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高度三百米!
李战开始向后拉杆抬起机头,巨大的过载把他摁在座椅上,翼尖处切割出的空气痕迹清晰可见。大功率运转中的发动机发出凶狠的咆哮,而骤然增大的空气阻力让发动机的咆哮带上了一些不甘心的意味。强大的过载当中,机身发出一些结构性的异响,监测仪器显示,瞬间过载一度达到了九个G!
一闪而过的黑视让李战提高了警惕,用力向后拉杆之后,机头虽然艰难但依然驯服地抬了起来,机尾慢慢下沉给了李战相当充足的信心。这意味着飞机遵照了他的指令正在恢复平飞。
01号黑丝带在跑道起飞位置上方约五十米的高度上完成了垂直向下的“L”机动,与起飞时的“L”方向恰好相反。
最让人目瞪口呆的是,李战居然直接放在起落架减速降落了!
垂直俯冲超低高度拉起改平直接降落,这是什么鬼操作!
一直到01号黑丝带放出减速伞慢下来,陈铭等人才反应过来,赶紧的安排后续的保障工作。李战倒是想继续飞,可是在经过了前后两次极限的项目试飞之后,飞机需要进行检查,数据需要导出分析,一步一步的做扎实。一味的试飞并不可取。
总的来说这一次适应性飞行让李战给搞成了高危难项目试飞,飞了两个方向相反的“L”航线,主要做到了远超此前的升限数据,然后顺带飞出了此前的最大过载数据。
当易小易带着人把各项数据导出来看到瞬时过载达到了九个G的时候,他整个人都要疯掉了,严重怀疑是监测仪器出了问题。他走过去询问正在抱着飞行头盔和包冠华谈话的李战。
“李团,监测仪器显示瞬时过载达到了九个G,是垂直俯冲拉起的那一下,你个人怎么看?”易小易和李战是老朋友了,可是他不可能相信有人能够扛得住九个G的过载啊,了不起八个G。
李战和包冠华看向易小易,李战一边脱下白色劳保手套拿在手里,说道,“应该是有的,我做过十个G的过载,对九个G的过载还算是熟悉,个人感觉应该是有的。”
“十个G?”易小易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内存呢十个G!
李战很肯定地说,“是的。”
包冠华笑着对易小易说,“李战在训练基地的时候做过测试,他在十个G的过载中依然能够保持状态控制住战机。”
“我的天,李团你这个太厉害了。”易小易惊讶不已,“这样看来我们可以进行极限过载试飞了。”
李战微笑道,“安排吧。”
易小易精神振奋的去了。
包冠华和李战默契的往一边踱步,一边继续谈论着。
回头看了眼01号黑丝带,二三十名技术人员、机务人员围着她上下其手忙得不可开交。李战说,“今天才是第一次试飞,有许多情况我心里还没有很多的把握。试飞计划里提出要求,最好能够在一个月之内完成所有主要项目的试飞,时间方面我认为是没问题的,我担心的是原型机数量的问题。”
旁人听了之后可能会认为李战在装逼了,不摔飞机能死啊,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困难。没有一定数量的原型机许多高危难试飞项目是不能做的,比较广为人知的例子是俄罗斯的Su-37,只造了一架原型机,所以很多试飞项目不能搞,直接套用Su-27的飞行包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