霎那间,岛礁方圆五百米的范围里所有的海水像是突然沸腾了一样,扬起无数道细细的水煮,就像是唐伯虎点秋香里朱茵往唐伯虎他老爹脸上撒了一把霹雳钢珠爆炸开来的场面。
李战迅速转弯脱离,向下看的时候也被这个攻击效果给震了一下。这种弹药简直是敌军轻装甲部队、步兵部队的噩梦啊!
这样的弹药也许没有很强的侵切力,也不具备攻坚能力,但是对于防护薄弱的轻装甲部队以及步兵部队,这种能够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弹药形成覆盖弹幕的弹药,绝对是一种噩梦的存在。
除了李战,歼-10A分队全部返航重新补充准备进行第二轮实弹射击训练,他们已经看到了李战演示的LS-6弹药布撒器的使用方式。于成林驾驶着歼-11BS一直伴随着李战,近距离地观察到了整个过程。
接下来李战要跟随歼-11B分队进行实弹射击,他要充当教官的角色指点部队的射击。
歼-11B打航火的场面就没那么激动人心了,歼-10A比较灵活,进入速度比较迅猛,而歼-11B就像是老大爷遛弯一样慢吞吞的进入开火,低空低速性能方面歼-11B更加优秀的,所以常常能够打得更加准一些。再加上歼-11B机型庞大,俯冲攻击的时候能够给敌军人员很大的心理压力。
任谁看到一架三十吨重的战机朝自己俯冲都会感到害怕。
李战从旁指点的过程中也看到了二师的进步,和五年前相比,二师的绝大部分飞行员都达到了李战心目中的优秀水准。还是那句话,提升战斗力的最好办法是多烧航油多打实弹,好飞行员都是用海量的航油和弹药堆砌出来的。
很快,歼-11B分队也完成了第一轮的实弹射击开始返航,李战则继续留在禁航海域上空盘旋,等候着指令进行对海面移动目标进行攻击的指令。
于成林要继续伴随飞行,要将李战打海面移动目标的过程拍摄下来做成视频教程。这是于成林让李战客串教官的主要目的。谁都相信,李战飞出来的就是标准,他打出来的就是标准,他是制定标准的超级王牌飞行员。
各方面的工作在稳步推行着,时间逐渐的走到该到的点,对海面移动目标进行攻击环节进入了倒计时。
那将会是一场血雨腥风啊!勤务保障部队在广大海面部署了十几个移动目标,使用了五六条报废的百八十吨重的铁质报废渔船模拟水面船只,很是下了一番工夫。
分配给李战的有三个目标,其余的全部要留到夜里进行夜间实弹射击训练,李战要从十几个海面移动目标里找到指定的三个,而且三个目标当中只有一个是百吨级的铁质报废渔船,其他两个都是非常小的目标,难度可谓是相当的高了。
而且李战必须要自东向西搜索,也就是说他需要在逆光的环境下对海面进行搜索。这是要求,李战不能做任何改变。
时间走到了下午的16时30分,前前后后已经滞空一个小时了,好在挂载了三具副油箱,不然留给李战的燃油真不多了。大航程战机的优势此时就凸显了出来,于成林那架歼-11BS根本不用在意油耗。
塔台指挥员根据实弹射击计划在规定的时间节点给李战下达了展开实弹射击训练的指令。
李战马上就打开了机载雷达从五千米高空以很小的角度让机头斜向下,这样可以提高机载雷达对海搜索的准确度。歼-10A用的机载雷达的对海搜索功能比不上歼-10B的,差距比较大。在使用过程中李战发现如果采取小角度慢速度俯冲姿态对海搜索的话,可以提高机载雷达的对海搜索准确度。
这个小技巧也就在他所工作过的部队里推广开来了,此前李战开老飞豹的时候就是这么干的,效果是有的,不过缺点也比较明显,这么做限制了战机的飞行姿态。
于成林敏锐地察觉到了17号歼-10A的小动作变化,暗暗记了下来,同时密切关注17号歼-10A的搜索进程。他知道李战这么做肯定是有用意的,但是他没有往提高机载雷达对海搜索准确度这方面想,而是以为李战心里很有把握,在搜索的时候提前做好了俯冲射击的准备。
李战不是神,他也是有短板的,比如使用歼-10系列战机的时间就相对较短,他的歼-10系列战机飞行小时算起来仅有几十个,这还是当年在大红鹰师进行歼-10A改装训练的时候累计起来的。
所以究竟能打成什么样,他心里是没底的。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歼-10是他的梦想战机,他参军的动机是因为歼-10的首飞,航校毕业后他最想飞的是歼-10。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一直没有飞歼-10的机会,好不容易逮着了改装歼-10的机会,结果在改装的时候来了一次发动机空中停车险情,差点挂在山上。后面也还短暂接触过歼-10,但是这个战机就像是他眷恋已久却得不到的独角兽一样,每一次他一触碰她就会出事,像是形成了固定的化学反应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