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会问,那不是能看到别人屋顶上空了吗?
这不废话吗?
几十年前前苏联在远东部署的早期预警雷达探测距离达到了三千公里,什么概念?在当时的环境下,咱们的大部分机场起飞的飞机人家都能第一时间看到,你根本没有秘密可言。
我们的欢声笑语承载在他们的牺牲奉献之上,千万不要认为那是我们该得的。我们不配。
“塔台,我要下高度进山了。”李战侧头看了看,云层不是很低,下高度之后的能见度应当是可以的。
马风说道,“幺洞幺,再次提醒你,不要逞强,情况不对立即上高度,是否明白?”
“明~白!幺洞幺明白!”
李战不敢掉以轻心,尽管他的手放在油门杆上的时候就有向前推到底的冲动,而且有强烈的去打开加力开关的欲望。但是他都成功地控制住了。他得学会在不飙超音速的情况下作战,尽管他一直认为速度是空军飞行员唯一生存的法则。在现代空战中,三代机之间的视距外交战遵循的是同样的法则——谁先发射谁获得主动权。
用一句俗话来讲,当你的经济没法自由的时候你会受到束缚。你的装备水平没上去你光有才华是没多大意义的。你李战的飞行技术多么高超,能用二代机打败三代机吗?答案是否定的。技术代差不是飞行员的技术和战斗意志能够弥补的。
“两洞勾,你跟紧我,注意山里的气流。”李战叮嘱李梓辛一句,“回忆一下上次你和两洞拐飞过的路线,今天咱们反过来从北往南飞。”
“两洞勾明白!”李梓辛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来,这对新飞来说是蛮有挑战性的。
两架起飞不久的歼-7战机从27号雷达站的荧屏上消失了,该站的值班人员顿时一片兵荒马乱……晚上20时20分,东部地区的人们已经迎来了黑夜,北库地区则依然晚霞满天。夕阳就躲在西边的山峰后面半遮半掩恋恋不舍。
李战领着李梓辛谨慎而细致的下降高度到两千,在峡谷中坐超低空飞行。这个时候他们的相对高度实际上仅四五百米,且是不断变化的。这样的飞行很考验飞行员对战机的操控对地形的判断。
最大的威胁是山里的气流。
却是天公作美,虽然飘着小雪,但山里的气流竟十分稳定。
李战放松了一些,27号雷达站却炸了窝。
“101团不讲规矩啊,这不是乱来吗?下了高度我们怎么看?大过年的给咱上眼药呢?”值班的上尉参谋渠红波对赶来的值班副站长王东阳抱怨道。
王东阳没喝酒,但是晚餐吃了很多,打了个饱嗝,问,“联系101团没有?问问他们在搞什么。”
“联系过了,他们的值班首长说一切从实战出发,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跟我唱高调呢!”渠红波气不打一出来,“扯什么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唱戏呢,就他们那几架破飞机?”
27号雷达站的一款相控阵雷达是现役最新型的,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对小型战机的探测距离达到了五百公里,并且是具备了锁定跟踪火控等功能的,是综合作战能力非常强的装备。
他们是有资格看不起七十三师那些破烂飞机的。
不过,那款相控阵雷达不会全天候开启,平时只会开启对空警戒雷达,节省相控阵雷达的使用寿命。而且普通对空警戒雷达对资源的消耗要比相控阵雷达要少得多。
王东阳摸了摸肚子,说,“哪个值班首长?”
“马,马风。”渠红波想了想说,“团参谋长。”
王东阳也寻摸了一会儿记忆,“就是那个长一张马脸的?到任还没一年吧?他是有点能力的,在东北红旗师干过,比较有经验。”
“副站长,我不管他在哪干过,他这么搞咱们没法向上面交代啊,报告怎么写?写探测不到目标?这还过不过年了?今天除夕啊!”渠红波比较激动。
这事搁谁身上谁都要激动。
若是平常也就算了,这摆明了车马过年,空司抽查下来了你就按照原来的流程走一趟呗,你搞什么幺蛾子嘛!
“一点踪影都没有吗?”王东阳走到雷达操作员身后站定,问。
雷达操作员摇头,说,“没有,什么都没有,他们肯定是进山了,那是雷达盲区。”
“他们飞行员很清楚咱们的雷达盲区的,他们只要想避开就一定能避开。”渠红波顺手拿过来一张北库山脉的大比例地形图,手指在上面画了一条线,说道,“副站长你看,他们只要沿着这条路线低高度飞行,我们是如何探测不到的。”
王东阳皱起了眉头。
部队没有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但长期的非战争状态中,那根时刻准备打仗的弦有所放松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才会不断的有最高指示下来要求贴近实战贴近实战要绷紧随时打仗的弦。相对于形势复杂的东南、正南、东北、等沿海地区,北库地区驻军所处的环境相对宽松一些。外部压力相对小,部队也就不会很紧张,这是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