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但雷达锁定了还模拟了几次机炮攻击?你是触手怪啊速度这么快!
白鸥皱眉问,“你超音速突然俯冲下高度,几个G?”
“应该有十个了,歼七能承受得住的,我很了解这个机型的机身强度。”李战生怕白鸥责怪他开别人的飞机不心疼,连忙解释道。
白鸥瞪着眼睛说,“十个G已经逼近了歼七的极限,你人呢,你能承受十个G?”
“我啊,我没问题啊,这不没事嘛。”李战扬了扬手,白色的劳保手套非常的醒目。
白鸥惊呆了,姚东明自然也是瞠目结舌。
陈华林和薛向东的内心也震惊不已的,因为他们也不知道李战居然可以承受十个G的过载。
简单地说,可以理解为李战承受了十倍于自身重量的重力。承受九个G的过载已经是飞行员的极限了,再大的话就会出现黑视,极其危险。战斗机的设计的时候是有冗余度的,以战斗机可以承受的过载作为标准没有意义,给你能承受二十个G的战斗机你飞行员只能承受八个或者九个G,你也就只能飞到八九个,而永远不可能飞到二十个G。
单单从李战能承受十个G的过载这个能力看,意味着他已经跨入了世界顶尖飞行员的行列。
李战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因此解释了一句,“瞬时的大过载没问题的,我把时间掐的很准,在出现黑视之前就拉起了,大概三秒到三秒半的样子。”
看着轻描淡写的李战,姚东明忽然的没了怨气,也没了憋屈。
如果自己也具备这个能力,一样可以像李战这么优秀。
问题在于,哪怕是三秒或者三秒半的瞬时十个G的过载,那是谁都能承受的吗?三百师没有任何飞行员能够做到这一点!
输得不冤!“对这帮土包子好点。”
这是对抗结束后,姚东明心里蹦出来的第一句话。
作为职业军人,姚东明没有好胜之心吗?那绝对是不可能的,相反,他争强好胜的欲望比很多人都要强烈。然而,在仔细研究了整个对抗过程的资料之后,姚东明非常快速的意识到了他和李战之间的差距。
首先近距格斗这个过程,双方不是势均力敌,而是姚东明被压着打,并且在被锁定之前根本不知道李战在什么地方。这是一个很恐怖的地方。现代空战的胜负就在几秒钟之间,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上下翻飞反复交手的场景是基本不会出现的了,在头盔瞄准攻击方式遍地开花的情况下,只要打照面,再优秀的飞行员最多也不会拥有超过两次攻击的机会。
李战用一个极少数人才能承受的十个G的大过载超音速俯冲,把几个简简单单的飞行动作链接了起来,形成了一套快如风的组合拳,噼里啪啦的打出去,在姚东明没有丝毫察觉的情况下进行了连续多次的模拟攻击。
给人的感觉就是功夫之王李小龙一秒钟击出数拳,而对手连反应的意识都还没形成。
实际上更加让人感到震撼的是李战的超低空突防。仔细研究了北斗系统获取的数据之后,三百师应当是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们自诩为全军抓训练最严格标准最高强度最大,可是在李战的超低空突防面前,简直像是小孩子过家家那般儿戏。他们自认为的密不透风的防空网简直就是个笑话。
三百师甚至还没有搞过真正意义上的超低空突防攻击训练!
姚东明申请跟随七十三师参观学习团前往装备了歼-10A战斗机的八团,主要目的就是陪同李战,继续与李战交流,向李战学习。白鸥对此是非常欢迎的,同时也给姚东明下达了一个秘密任务——说服李战调到三百师。
李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让三百师产生了兴趣,在见到了歼-10A之后,他的心就全在线条优美得让人心碎的棍子身上了。歼-10A进气口与机身之间起到加强作用的几根棍子在李战眼里大概是世界上最性感的东西了,哪怕他明明知道那几根棍子会大大增加战机的雷达反射面积。
没了棍子的歼-10B,看起来没了那一分狰狞的气势,显得柔美许多,却不够阳刚了。
李战爱歼-10爱到恨不得立马就开一架回家去,然后每天“炸死”她无数遍一直到耗尽最后一滴航油。
可惜,除了体验体验模拟机,在座舱里坐一坐摸一摸,他甚至连地面滑行的机会都得不到。
“团长,如果以后有选择,咱们师一定要装备歼十,真的,听我的准没错,歼十才是真正可以一起过日子的!”
在结束了对八团的参观学习返回游湖场站的途中,李战诚心诚意地对陈华林和薛向东说。
“你当娶老婆呢还一起过日子。”薛向东瞪着眼睛说,“我要是说了算,歼十装备一个大队,歼十一装备一个大队,苏三零装备一个大队,飞豹也装备一个大队,什么都有,随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