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军抹了一把流到了脖子的汗水,说,“就是比较干,南方湿度相对要高一些。幸好部队不是在沿海地区,不然还得做防盐分处理,工序得增加好几道。”
“对。”李战举目四望,忽然发现远处一个显然很冷清的车间门口停着一架通体黄色的战机,那个颜色是无涂装的未定型号。
李战皱起眉头来,“那是什么型号?”
不是歼-15,李战一眼就看出来了,那架战机的座舱更突一些,而且没有小鸭翼,明显是双座型号。难道是歼-11BS?
牛军摇头说,“不知道,我没去那边看过。”
“会不会是BS?”李战自言自语。
牛军说,“去看看啊。”
二人上车让司机大叔往哪边开,当然,李战对三代机的涉密级别是没问题的,牛军就更不用说了,她是总装正管单位的,是参与给厂家指定技术指标的专业人员。
下车走近了李战才发现那根本不是歼-11BS——咋一看很像很像,仔细看有两处区别,雷达罩颜色是灰色的,而歼-11BS是黑色,歼-11BS有空速管,但这个战机没有。
“歼十六啊!”李战猛地想起来了,顿时震惊无比。
一直只存在传闻中的歼-16是确有其机的,从购入SU-30MKK的那天起,沈霍伊飞机厂就立项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进行仿制以及改头换面。沈霍伊厂被人诟病的一点是,那么多年过去了成洛马厂搞出了歼-10这种身材绝佳的三代战机,老大哥沈霍伊厂还在耕耘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研究的侧卫系列。
现在成洛马厂把杀手锏四代机抛了出来,一下子把老大哥沈霍伊厂给单手怼到了墙角上使其双脚离地面三十公分的那种——感动吗?
不敢动。“很奇怪吗师兄,这个项目做了很久了,我入役那一年就参与了这个项目的航电设计,今年才准备首飞已经是晚了的。”
牛军如是说。
李战诧异道,“不是,刚才我问你这是什么飞机你怎么说不认识?”
牛军指了指自己的眼睛,“我是技术人员的视力,哪里比得上你飞行员的视力。那么远我就看到个模模糊糊的影子。”
“哦,你是说歼十六今年要首飞?”李战有些惊喜。
牛军说,“是的,定下来了,国庆后。”
李战看着没涂装显得十分难看的歼-16原型机摸着下巴思索着,“北库地区很需要这种能够长时间滞空的战机。双座机比单座机的优势太大了,而且这是专业的战斗轰炸机,不是BS那种后天做了拉皮手术的战斗教练机能比拟的。”
在北库战训基地也待了有一些时间了,牛军对那里的情况很了解,并且因为李战的关系,她对101旅有先入为主的好感,认为全天下的好装备都应该给101旅,尤其是鹰隼大队。
“是的,这个项目做得很艰难。师兄你别看它和原装的苏三零外形差不多,其实各个子系统完全不一样了,尤其是航电系统和使用的材料,比原装的好太多了。所以遇到了很多困难。”牛军神情凝重地说。
“是啊,苏联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咱们要在短时间内吃透不容易。更何况要把自己的技术融合进去。”李战感同身受。
牛军说,“这一次把战术情报交互终端融入歼十一B的航电系统里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所幸厂家的技术人员很给力,日以继夜地找出了解决办法完成了工作。”
李战笑着说,“我怎么听说你是首功?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你想出来的,师妹,我对你是刮目相看啊,你是巾帼英雄。”
“咦,你怎么知道的?”牛军意外问。
李战微微一笑,“你师兄我在这里也是有朋友的。”
牛军若有所思地说道,“是胡文兵军代表吗?”
“果然冰雪聪明。”李战说。
他举步走向光着身子的歼-16原型机,过来个目光警惕的工人,“你好,你有事吗?”
李战把自己的军官证递过去,“同志,我想了解一下这个飞机的情况。”
工人很认真的看了证件,还给李战,说,“不行,这个飞机还没公开。”
“我是空军飞行员。”李战说。
“也不行,你要申请。”工人说。
牛军走过来,说,“师兄走吧,我也没权限了的。”
她原来是项目组里的,现在不在了自然也就没有了涉密权限。
“好,打扰了。”李战说着,恋恋不舍的一步三回头和牛军回到车上返回招待所。
车上,牛军问,“师兄,苏联的战斗机怎么都是低着头,雷达罩向下倾斜了一定角度。苏两七如此,米格两九也如此,这种气动布局很好?”
她是搞航电技术的,对气动布局不太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