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_作者:步枪(694)

2020-12-13 步枪

迅速与在高空盘旋等待的唐磊磊编队之后,马上接到了塔台下达的命令。

低空突防意味着要下到低空,面临着的是北库山脉更加复杂的气象条件。李战应该考虑是否选择从北库山脉的一侧进行突防,但上级给予的命令是要躲开Su-35的搜索。

也就是说,Su-35如果锁定了李战和唐磊磊,那么则意味着红军的进攻失败了。尽管是友好的协同性质的对抗演练,但要么不打要打就一定要打赢。

行动开始的命令同时下达,李战带着唐磊磊一推杆一头扎进去了北库山脉之中。据称Su-35的新型机载雷达有极强的下视搜索能力。面对一种全新型号的战机李战不敢掉以轻心。

世界各国的大多数战机的优缺点、服役状况、装备数量等等这些信息是必须要掌握的。每一个月情报部门都会进行一次各类情报的通报,有时候是两次或者三次,通报的这里面内容很多,比如某国某型卫星什么时候要从哪里过境,建议部队要采取哪些措施,诸如此类。

Su-35的历史太复杂了,而且有多种说法,连沈霍伊的人有时候也搞不清楚毛子在搞什么。

基层飞行员的了解就更有限且存在更大偏差了。

一开始李战以为Su-35是名噪一时以超机动能力一鸣惊人且因为只有一架原型机而被称为“孤独勇士”的711号Su-37,结果在确定Su-35无鸭翼之后才发现原来Su-35另有其机。

过去一段时间里,李战从胡文兵那边偶尔听说过几句与Su-35相关的话,无非是要采购这款战机,然后早就开始了的谈判现在出现了重大变化。当初和俄就采购Su-35战斗机进行谈判的时候国产四代机的首飞还没时间表呢,甚至上层根本就没有想到成洛马这么快就把四代机搞出来了。可见成洛马这一炮打得是出乎很多人意料的。

结果就是空军对Su-35的兴趣就骤减了,有四代机了我要什么自行车。中方这边的兴趣骤减,苏霍伊就着急了,这不逮着机会就把原型机派过来现场演示还极力邀请能够代表广大基层飞行员的李战进行试驾,其目的不言而喻。

然而归根结底李战是不清楚Su-35的性能的。

因此他不得不采取保守战术。

而此时的保守战术就是冒险战术——你不知道对方的机载雷达性能那么你只能把最极限的能力发挥出来。瓦西里说Su-35的机载雷达有一百多公里的下视探测距离,甭管他是不是吹嘘此时此刻李战都必须当成是真的。

于是,他和唐磊磊一步到位扎进了北库山脉的峡谷里去了,干脆利落的从任何雷达的眼前消失了。

“咦?战没有起飞吗?我看不到他。”瓦西里在西边掉头之后打开了机载雷达,在三百公里外扫描一圈后发现少了两个目标,当即发出了良心拷问。

塔台里方成河等人不由的露出了微笑。李战和唐磊磊自始至终都没有在瓦西里的雷达显示屏上面出现过,不但如此,地面所有的雷达也都没能探测到他们所驾驶的两架战机。后者是见怪不怪的了。以前出现这样的情况大家都要紧张一下子,比如27号雷达站,自从李战搞了他们一下,后面鹰隼大队又开始搞低空突防训练的高强度,一直到低空突防成为了鹰隼大队的成名绝招,地面雷达部队对于北库场站的战机时常失踪也就见怪不怪了。

当然,前提是无线电联络没有中断。

俄方飞行员大多听不懂中方内部的无线电交流,而在联合通讯的时候双方使用的都是标准战术英语,瓦西里在知道李战不但起飞了而且还钻进了山区低空突防,他是怎么都难以置信。

他驾驶的Su-35战机尽管有着先进的作战决策系统辅助,可并不能也不会接入北库战术情报中心的端口,他只能通过塔台来获取最新的天气情况。结果就是低空的气象条件已经大大的超出了他们所能理解的最低作战气象,而且那还是山区。

瓦西里非常清楚要躲过Su-35战机新型机载雷达的探测绝非易事,至少他并不相信李战的双机编队是进入了北库山脉的峡谷——如此气象条件在山区峡谷里低空穿行与找死没有很大区别。

能见度不到五公里,对于空速动则数百公里每小时的战机来说,五公里的距离就是一眨眼之间,不但要求飞行员有极快速的反应能力,还对战机的性能提出了极大的要求。

可是实际上真的那么艰难吗?

李战和唐磊磊此时轻车熟路的样子是会让瓦西里等人吃惊的。能见度低不是问题,气流复杂不是问题,皆因对北库山脉峡谷再熟悉不过了——闭着眼睛都能飞过去。

据不完全统计,鹰隼大队穿越北库山脉峡谷的次数迄今为止超出一千三百余架次,人均穿越架次是四十多架次。越是骨干穿越的次数就越多。北库山脉是鹰隼大队的主要训练区域,长达五十多公里的北库峡谷则是重点训练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