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战再一次打开了加力,回复:“高新三三,再坚持五分钟,五分钟,完毕!”
随即,他对陈飞说,“检查武器系统。”
“明白,检查武器系统。”陈飞重复指令,迅速检查武器系统。
这是标准流程,并不是说准备打,再说了,他们只挂载了四枚空空训练弹,机炮也没炮弹,想打也打不了。
陈飞提醒了一句,“开启加力时间提前了两百二十一秒,注意发动机状态。”
歼-16是专业的战斗轰炸机,后舱是武器操作员兼第二飞行员,在负责武器操作的同时也担负着提醒前舱飞行员危险的责任。
这一路是超音速飞行过来的,但是歼-16不具备超音速巡航,所以为了达到全程超音速飞行就必须开加力,可是加力不能持续开着,要严格按照要求掌握好使用时间,就像技能一样有一个冷却时间。不按照规定使用的话会加速发动机的寿命消耗。
李战说,“太行改没问题,我在北库做过多次测试,比俄制的AL-31F更耐用。”
“明白。”陈飞早做好了心理准备,和李战一起飞行绝对是在刀尖上起舞,况且飞的还是尚未最终定型的战机。
最关键的是甭管彼此之间的私人关系怎么样,都改变不了陈飞对李战的了解——这可是曾经被称为南海疯狗的人物,想让他规规矩矩的飞简直开玩笑。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战此时歼-16实战试飞的最佳人选。
已经消耗了一小半燃油的1616号歼-16动作更加轻易了,同样的推力下空速得到了提升。在距离目标空域五十多公里的地方,李战压杆超音速俯冲,空速得到了继续提升。李战计算得非常的精准,俯冲到三千米海高的时候恰好能与在做不规则低空盘旋的高新33号汇合。
陈飞发现李战的飞行技术已经到了一个他很难看到极限的水平了——一路飞过来尽管只是简简单单的操纵,但在资深飞行员眼里许多细节是可以反映出大量信息的。
“十秒后到达战场,你帮我留意后半球的情况!”李战下达指令。
陈飞果断回答:“明白!”
“高新三三,我十秒后到达!”
浅灰色低可视涂装的1616号歼-16战斗轰炸机饿狼扑食一般穿过云层向海面俯冲……多年前军工部门就以运-8为平台改出了远程海上巡逻机,凭借最大四千公里的航程,运-8海上巡逻机能够覆盖南海海域,但是技术是相当落后的,仅仅是解决有无问题,战术上面只有存在意义。
高新系列飞机的发展很快,不断推陈出新,新型号接连装备部队,但是还在现役的老机是一直在继续服役的,甚至因为经过长期的磨合更加顺手而被高强度使用。
高新33号海上巡逻机就是担负南海空域巡逻的主力机型之一,是海航部队的老面孔了。而且,开高新33号这一类飞机的老飞们经常敢撩拨蓝军的特混舰队,可谓艺高人胆大。这一次的机长是高飞友就是其中的典型飞行员。
高飞友快四十岁了,原来是开战斗机的,一次险情负伤后改装了运-8海上巡逻机,飞行风格还保持着开战斗机那会儿的样式。
他们一进入十三号空域就接到命令准备和空军搞一下对抗演练,和他们配合的是模拟蓝军部队的几艘舰艇,其中一架模拟大型水面载机舰艇,对抗演练的背景和以往没有很大区别,但是这一次高飞友感觉像是玩真的。
不是说真的打,是指更加贴近实战了。
说句难听的,以前就抬抬脚比划比划,这一次却是真的一板一眼的来了。按照以前的套路,高新33号要模拟遭到蓝军的包围,实际上没必要水面舰艇真的出来模拟蓝军,设置这么一个前置敌情就够了,重点在友军支援这一块。
可是这一次厉害了。
刚刚完成远航作战训练的几艘第三舰队的舰艇恰好的在十三号海域,于是就干脆以模拟蓝军特混舰队的身份加入对抗演练中来,其中那艘模拟蓝军大型水面载机舰艇真的起飞了两批四架模拟大黄蜂战斗机对高新33号进行了合围!
高飞友第一时间下降高度到数百米,可是模拟大黄蜂战斗机的低空低速性能也不差,那款舰载战斗机确切地说应该是战斗攻击机,在增加了边条之后获得了极佳的低空性能。四架模拟大黄蜂战斗机把高新33号压住,迫使高飞友不得不继续下降高度减慢空速以避免发生碰撞事故。
没有想到模拟蓝军特混舰队这么认真,短暂的慌乱后高飞友机组奋起反击,使出了浑身解数和模拟大黄蜂战斗机在低空展开了一场惊险的斗智斗勇。高新33号的底线是绝对不允许模拟蓝军特混舰队进入我岛礁十二海里范围之内,可是情况非常的危急,要知道高新33号面对的是整个模拟蓝军特混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