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_作者:步枪(935)

2020-12-13 步枪

然而这对“武夷山”来说已经很具威胁了。

李战感觉到战机姿态越来越不受控制,整架飞机在上上下下忽左忽右的抖动着,是强大而紊乱的气流在作祟。

最要命的是向心力在增强——仿佛有一只大手拽住了战机慢慢的用力往风眼里拖。

李战忍不住说道,“我进去云墙区了,向心力很大,一点也不像是十一二级的小台风,福指,气象报告有更新吗?完毕。”

这边福指的值班指挥员正准备通报最新的天气情况,闻言立马说道,“武夷山,天气发生了很大变化。强对流的影响下台风又发展了,地方气象部门已经正式确定为今年的一号风球,命名为萨娜,中心风力达到了十五级,所以你必须想办法脱离云墙区了,完毕。”

李战却是没有惊慌失措,又问道,“萨娜的移动方向有变化吗?有没有更准确的预测?我这么飞恐怕是没机会看到海岸线的,完毕。”

“暂时没有这方面的数据,做好随时跳伞的准备,海上搜救分队已经出发了。”值班指挥员说道。

“明白。”

李战深深吸了一口氧气,道,“我得下到三千米了。”

值班指挥员一惊,说,“这样一来你就没有什么余地了,你现在空速只有两百八。”

空速不够的情况下越要保持高度,就算出现最坏情况也能滑翔得更远,离海岸线越近获救的几率就越大。别以为跳伞了就能生还,底下可是距离海岸线三百公里的茫茫大海,这又是黑漆马虎的凌晨,搞不过就喂了鲨鱼。

“但是三千米的气流相对稳定。”李战说。

云墙区三千米到四千米这个空域层里情况相对好一些,气流相对稳定侧风风力相对小。最厉害的是云墙区的上部和下部,飞机在那里就跟猪肉在搅拌机里一样。

福指的值班指挥员最终批准了李战的请求。狂风暴雨之中,1616号歼-16战机在黑暗中飘摇着摇晃着,密密麻麻黄豆一般大小的雨点砸在座舱玻璃上的声音甚至很清晰。

李战眼前晃动不已,他需要用一只手撑住玻璃盖才能看清楚仪表台上的飞行数据。飞行轨迹显示战机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萨娜”的云墙区,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在将战机往风眼里吸,甚至李战怀疑海面上已经有多股龙卷风产生。

与福指的通讯预料之中的中断了,福指那边只能通过雷达信号掌握1616号歼-16的情况,此时福指已经完全解除了作战状态,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1616号歼-16战机安全返航。此时大自然的威胁比对手的威胁来得更加严重,而任何一次恶劣天气中的飞行都能够得到珍贵的数据,这对部队未来复杂气象条件下作战训练非常有益。

李战想到好处,莫名的高兴起来。

穿越台风圈的机会可不多,一般情况下上级不太会批准这样的飞行,除非是协助国家级科研课题搞气象研究。但就算如此也不会派战斗机,平直机翼的使用桨叶发动机的飞机更适合。

当然,除了李战会在这种危机四伏的紧急情况下想到部队未来复杂气象条件下的作战训练外,其他人关心的只是他是否能够安全飞回来。

今年这一号风球的发展速度出乎意料,冷暖空气对流带来的影响比预计的还要严重,侧面说明了现代技术对天气的预测依然是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

如果有人问哪个航空保障部门最重要,飞行员们会异口同声地说是气象部门,唯有该部门负责的方面是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以及不可抗力的。飞机只要上天就必须和天气打交道,从某种角度来讲飞行员和农民伯伯是同一种人——都是靠天吃饭的。

越了解大自然就越能在恶劣气候条件下生存。如果能在敌人飞行不了的天气下飞行,意味着己方掌握了绝对的主动权和优势,这对作战来说意义多么重大的可想而知的。

因为是实战试飞,所以1616号歼-16机身上额外安装了许多传感器,以求更多的采取到飞行过程中的数据。与性能试飞不同的是实战试飞情况下战机会在不同的战场环境、作战背景下进行作战活动,所遇到的情况会是多样化的复杂化的。

张崇明甚至说过希望能够得到一些战机在极限状态下的飞行数据,那些数据太重要了。

后舱的陈飞却是再一次嗅到了死亡的气息,自从两年多以前摔了一架歼教-7,他就再没有过这样的感觉。上一次险情发生在顷刻之间,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之下甚至来不及害怕,被动的接受了一切。这一次却是不同,是半主动地往台风圈里冲。

也许上级调自己过来和李战搭机组是因为自己的抗压能力比其他人要强一些,毕竟和李战这种名声在外的当代优秀革命军人在一起工作心理承受能力稍差一些都会濒临崩溃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