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_作者:步枪(985)

2020-12-13 步枪

李战一直等到速度超过了每小时三百公里才开始做转向机动。可见他的动作非常非常的保守和谨慎。

歼-15舰载战斗机如果使用陆基跑道,基本上速度超过每小时两百四十公里就可以做抬机投头动作了,也就是说就算是从航母飞行甲板上起飞有挡轮板、上翘甲板的帮助,战机实际上在离舰的时候只是勉强达到每小时两百四十公里。

另一需要注意的是,陆基模拟飞行甲板是不动的,而在航母本身是有速度的,通常在放飞战机的时候航母会逆风全速航行来,通过这么做来帮助战机顺利起飞。按照二十七节最高航速来算,航母本身的航速是每小时大概五十公里,也就是歼-15哪怕不动,它本身也有每小时五十公里的速度。飞机起飞的速度是战机相对空气流动的速度,所以这五十公里每小时就是战机的速度。

也就是说歼-15舰载战斗机从航母上起飞的起飞速度应该是航母航行速度加上战机速度,是从每小时五十公里开始计算的。

也就是说,只要战机在滑跑离舰的瞬间获得每小时两百公里的速度就可以顺利起飞,况且逆风是有利于起飞的。

但是!

沃土飞训基地两个模拟飞行甲板全部都没有考虑航母本身的速度,航母上的起飞跑道是107米这里也是107米,重载起飞跑道是197米,这里也是197米。这绝对不设计人员忽略了这个因素,而是故意为之。

你能在陆基模拟飞行甲板上顺利起飞,那说明你在舰上起飞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因为你有“五十公里每小时的冗余量”能力。

从严训练是飞鲨集训的核心指导思想,这也是让大部分飞行员大呼“这道题太难了”的主要原因——舰上百分百的标准,在陆上模拟训练要做到百分之一百二甚至更多。

李战在本场上空绕飞,细细回味着刚才的起飞,他敏锐地察觉到起飞并不难,真正难的应该是在起飞阶段如果遭遇突发险情应该如何处置,甚至他认为老陈头他们最看重的是飞行员这方面的能力。

战机在航母上起飞,没速度冗余没有高度,如果突然来个强侧风、风切变什么的,那才是考验飞行员操纵功底的时候。

也许是因为没有什么侧风,老天爷很给面子,李战的第一次短距滑跃起飞很顺利很轻松。正如张雪阳说的那样——把油门杆推到底,剩下的交给发动机。

真的不难吗?

恐怕并不是这么简单。“五八八,调整好姿态准备着舰。”

按照舰楼一比一建造出来的建筑物上,视野最好的是飞行控制塔台,这里是战机作业指挥的神经中枢,承担着地面调运指挥、进近指挥、起降指挥等一切职能,基本上除了作战外,所有的指挥都是这里负责,等同于机场塔台。

除了这里,舰楼上还有一个非常神秘的部门:情报指挥中心。那里是作战指挥的中枢,舰队老大通常在那里活动,位置更高,差不多就是在驾驶舱下,便于舰队老大在两者之间往返。

飞行控制塔台给绕了一圈回来徐徐下降高度的李战下达了指令。

李战保持住下降率,战机在规定下降航路上,不偏不倚不高不低,可以说是教科书式的。老陈头抱着膀子站在指挥员身边,眯着眼睛观察588的姿态,很满意的微微点头。

指挥员是海航某师的一位副师长名唤石陌影,很女性化的名字,却是一个敦厚的山东汉子。他是第一批教员,自然也是第一批通过了陆基模拟飞行甲板起降考核的飞行员,张雪阳那一批人是就是他们手把手带出来的。

石陌影知道588上面的飞行员是陈总的学生,偷空笑道,“陈总,你这个学生水平很不错,到现在为止所有动作可以说都是教科书式标准。”

“这小子不是一般人,在训练基地的时候就入选了空军人才库。”老陈头自豪地笑道,“下部队三年多立了八个一等功,很不简单。”

石陌影当然知道来了一个“八个一”飞行员,免试特招,想不知道都难,但是他对李战这个名字也仅限于听说过,低空突防是李战搞出来的战训方法和标准,但是部队在对战法宣传推广的时候是没有提个人名字的,除非牛逼到像郭兴福那样的神人,那倒是可以以名字来命名战法。

郭兴福教学法在当时那个年代的意义有多重大?

打个简单的比方:原本完成一个单兵的训练如果需要一年,那么郭兴福教学法出来之后只需要三个月。可能不太恰当,但在六十年代郭兴福教学法的意义就是这么重大。在当时的环境下可以说是为部队组训打开了一扇新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