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苏建军和叶海燕也逐渐接受了这个现实,不再拉着苏璟去寻医问药了。
他们盘算着与其做无用功,还不如多为儿子的后半生着想。
于是两人用所剩不多的积蓄重新开始做生意,想着多为儿子赚钱养老。
两个人颇有经济头脑,再加上之前在海外打拼了数年,积累了丰富的经商经验和人脉关系。
两人的生意是蒸蒸日上,不仅开了一家贸易公司,还开了一家汽车零配件加工厂。
这时,叶海燕提出领养一个女孩子,将来招个上门女婿,给他们养老送终还能照顾苏璟的晚年生活。苏建军对妻子的提议当然是赞同的。
于是在苏璟十三岁的时候,苏建军和叶海燕从孤儿院领养了一个八岁的小女孩。女孩是个弃婴,一出生就被亲生父母偷偷放在了福利院的门口。
苏建军夫妇领养了女孩以后,给女孩改名苏婉,并上了苏家的户口,视如己出。
好在养女乖巧可爱。虽然苏璟实际年龄已经十三岁了,但是心理年龄还是七八岁,因此跟八岁的苏婉玩得很开心,兄妹两个关系很融洽。
此时,生意兴隆,家庭祥和,劳累了这么多年的苏建军和叶海燕脸上终于展现出了久违的笑容,享受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
日子在一片宁静中慢慢度过。
苏建军夫妇平时忙着生意上的事情,家里请了一个保姆照顾两个孩子的饮食起居,苏璟在上了几年的特殊教育学校以后就不肯再上学了,叶海燕就请了几个家庭老师每天来家里给苏璟辅导功课。当然不指望他能像正常孩子那样学习,但是基本的常识和基础的文化教育还是不能落下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苏婉已经渐渐长大了,十岁的小姑娘已经懂得了自尊,她不再跟智障哥哥一起玩,平时都是跟同学一起玩,也不愿意让同学知道自己有一个智障的哥哥。
苏璟也已经长到了十八岁,高高大大的小伙子,心智却还是和七八岁孩童无异。他每天依然玩心很重,此时的苏婉已经不像小时候那样跟他一起玩耍做游戏了,他内心烦躁无比,家里的保姆都是上了年纪的更加不会陪他玩耍。
他的母亲叶海燕也不是没想过办法,也尝试着换了几个保姆,但是年轻点的保姆谁也不愿也没有耐心陪这个高高大大的男孩玩着一些幼稚的儿童游戏。
于是家里保姆是换了一拨又一拨,都没找到称心如意的保姆。叶海燕颇为头痛。
平时,苏建军、叶海燕夫妇都是在自家两个公司:贸易公司、汽配厂轮流上班的。这天他们在汽配厂忙碌了一上午,陪着客户参观工厂,又在会议室谈判了许久,终于敲定了一笔大订单。本来要请客户吃饭的,但是客户急于赶飞机,夫妇两客客气气地把客户送走了。
送走了大客户以后,已经是下午两点了。苏建军夫妇虽然已经积累了丰厚的家底,但是他们并没有像有钱人那样挥金如土,而是仍然保持着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平时他们都在公司的食堂跟普通员工一起就餐的,偶尔工作忙了耽误了午餐时间,就会吩咐秘书叫食堂给他们留一份饭菜。
今天正好秘书请假,两夫妇一看饭点已过了,但还是去食堂看看是否还有剩余的饭菜应付一顿,下午还有个职工大会要开呢。
到了食堂被告知已经没有饭菜了,食堂里一个柔柔弱弱的年轻女孩跳出来说“苏总、叶总,我临时给你们吵两个菜吧?很快的。”
没过多久,三盘菜已经上桌了,佛跳墙,鸡汤氽海蚌,淡糟香螺片。香飘四溢,饥肠辘辘的苏建军夫妇一看居然都是久违了的家乡菜,一看这菜就充满亲切感,自从老父老母相继去世以后,就再也没吃过正宗的家乡菜了。两人迫不及待拿起筷子夹菜入口,清鲜、爽淡,甜而不腻、酸而不酷、淡而不溥,甚合心意。
两人吃饱以后,从后厨那里叫来年轻女孩一打听,果然是他们家乡那边的人。女孩名叫江小月,今年才十八岁,已经来公司上班一年多了。
此后,苏建军和叶海燕只要在汽配厂这边办公的话,中午必定指定要吃江小月做的菜。一来二去,叶海燕心理就打起了如意算盘。她叫秘书去找来后勤部江小月的个人资料看,知道江小月是他们家乡那边一个山区里的,家境贫寒,高一就辍学出来打工,家里上面有个哥哥下面还有个弟弟。
这天,苏建军夫妇吃完江小月做的菜以后。把江小月叫来,说是老乡闲聊,叫她不必拘谨。叶海燕先是对江小月的厨艺赞不绝口,然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