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湾奇迹_作者:磨砚少年(1004)

2020-12-24 磨砚少年

刚刚,雅各布斯又一次做到了。

在密集防守区域之中,寻觅到一个破绽,然后横冲直撞地上前,并且充分利用自己的体型优势迫使泼平加错失擒抱,原本的三码推进也就演变成为九码推进。

于是,二档一码。

作为球迷和作为教练,在看待雅各布斯的时候,视角是截然不同的。

对于球迷来说,总觉得雅各布斯不够给力,他们还是希望大杀四方、横行霸道的强力跑卫;但对于教练来说,如何利用雅各布斯的“均衡”却非常讲究,一档、二档、三档的使用方式都是有着细微区别的,红区之内和之外的区别就更不要说了。

汤姆-考夫林就深谙此道,所以即使雅各布斯短板明显,他也依旧能够稳稳占据主力位置,并且连续第二年完成千码赛季。

那么,现在面对二档一码,是否应该继续使用雅各布斯来地面冲击呢?

陆一奇并不这样认为。

“延迟上步!延迟上步!”

陆一奇快速通过手势向线卫们传达指令,同时罗伯斯特的防守战术布置也通过耳机传达,他们两个人的战术布置并不冲突,更多是一种补充——罗伯斯特奠定防守战术框架,而陆一奇则临场补充关键。

此时,陆一奇的指令就让线卫、角卫乃至于安全卫大脑敲响了警钟:

为什么线卫需要延迟上步呢?教练看到了什么他们忽略的关键?

纽约巨人的当家四分卫伊莱-曼宁可能假跑真传!

“攻击!”

伍德森的肌肉保持紧绷上步的姿态,但并没有跟随着开球口令而立刻启动,保持重心的稳定和机动,视线一个快速横扫,就将全场对峙状况收入眼底:

四分卫。跑卫。近端锋。外接手。

所有球员的移动趋势都呈现在眼前,四分卫正在朝着跑卫做出交递动作,但跑卫并没有顺势接住橄榄球,近端锋正在短传区域里小碎步调整脚步,外接手则全力前冲地持续突破。

假跑真传。

快速传球。

伍德森立刻就做出了准确判断,那么,他到底应该防守近端锋还是外接手呢?

因为传球出手的选择权在小曼宁手中,即使是陆一奇也无法阅读心理,伍德森也没有时间细细思考犹豫,他只能根据球队赛前反反复复的战术会议以及比赛临场的直觉来做出选择。

蹬地!

横移!

上步!

瞳孔猛地收缩起来,伍德森立刻就明白,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绿湾包装工采用四人冲传战术,成功从外侧切入口袋,瞄准小曼宁冲了过去;而面对如此混乱的局面,小曼宁早就已经有所准备,闲庭信步地连续后撤步拉开距离,然后一个轻抛,橄榄球就划出一道弧线,顺利地落在了短传区域,直接导致绿湾包装工的突袭冲传战术失效。

站在短传区域的近端锋凯文-伯斯(Kevin-Boss)和外接手阿玛尼-图摩尔(Amani-Toomer)双双回跑接应。

显而易见地,纽约巨人制定了一次假跑真传战术,并且提前预设了所有跑动线路,包括掩护拆挡的分配,以节奏和速度掐住绿湾包装工的防守战术,如此错综复杂、眼花缭乱的战术往往都是固定模版,而且广泛运用于红区达阵线之前,侧面就可以感受到汤姆-考夫林在开场阶段展现出来的多变与狡猾。

橄榄球在空中飞行的时候,传球目标到底是伯斯还是图摩尔,依旧未知。

但伍德森已经没有迟疑的时间与空间了,脚步稍稍调整,全力朝着近端锋伯斯冲了过去。踏踏。

踏踏。

伍德森的蹬地并没有用尽全力,更多是踩着节奏,视线如同鹰隼一般死死瞄准着正前方左右横向拉扯的伯斯,确保在上步前冲的时候能够捕捉到对手的脚步调整,确保擒抱能够准确无误地完成任务。

伯斯立刻就意识到,他们的传球意图已经被识破了。

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

伯斯轻巧地将橄榄球收入怀抱中,微微屈膝降低重心,试图晃开伍德森,然后伺机突破。

左。右。右。左。

连续晃动重心,小碎步快速捣脚,视线余光捕捉到伍德森刚刚朝着自己左侧移动的趋势,紧接着脚步力量就完全释放出来,全力朝着反方向冲了出去,靠近边线区域,准备从旁边的狭窄通道完成推进。

但是,伯斯的脚步才刚刚迈出去,紧接着伍德森就已经重新调整了过来。

“抓住你了!”

伍德森没有更多的调整,小腿发力,如同弹簧一般将身体快速推送出去,在伯斯完成脚步调整之前,身体就宛若鱼雷一般朝着伯斯正面撞了上去。

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