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另外一名角卫摩尔也已经跳跃了起来,朝着橄榄球的下坠方向伸出双手;但提前抢占先机的尼尔森却不慌不忙,轻舒猿臂,压制住摩尔的双手,抢先一步朝着橄榄球伸了过去。
砰!
啪!
电光火石之间,尼尔森和摩尔的双手已经完成了数次交锋,但显然摩尔的滞空能力稍稍逊色一筹,指尖率先触碰到橄榄球,却被尼尔森破坏,然后摩尔就已经力竭,丢掉了优势;而仅仅多延迟滞空了四分之一拍的尼尔森,则在地心引力拉拽身体之前,手掌和手臂都舒展到了极致、用右手前半手掌完成一个轻托的动作——
卸力!
掌控!
身体开始感受到了地球的召唤,沉重的拖拽力量让尼尔森快速下坠,但他的右手却完成了卸力动作,然后左手帮忙,双手就将橄榄球牢牢地掌控在掌心之中。
整个世界似乎就在这一刻停止了,那些风声那些阳光和那些表情,全部都模糊在大片大片的绿色光影之中,尼尔森浑身上下的每一个毛孔都正在尖叫着,肾上腺素的爆发让整个人处于绝对专注状态。
轰!
身后传来了安全卫欧文的凶猛碰撞力量,双脚依旧没有落地的我尼尔森根本无从反抗,但他的身体却完全紧绷起来,牢牢控制住橄榄球,而后做出了一个前滚翻的动作,就这样将橄榄球收入怀抱之中!
呼啦啦!呼啦啦!停滞的时间重新恢复了原本的速度,世界景象如同十倍加速一般,快速运转起来,五颜六色的光芒就朝着尼尔森蜂拥而至。
他!接住了!
如同火中取栗一般,在三名防守球员的包夹之中,他接住了橄榄球!居然……居然真的接住了!三名防守球员的团团包夹之下,尼尔森居然成功接住了弗里曼的十三码传球!
虽然说这是训练赛,强度肯定比不上正式比赛,但如此景象还是太过骇人,围绕在旁边的球员们都互相交换着视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神里的惊讶和错愕都正在传递这同一个信息:
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也许,这只是一个意外,防守球员没有尽力,尼尔森自身能力又不错,巧合之下完成了这一次接球;但是,如果这不是巧合呢?更为准确来说,如果这是陆一奇训练尼尔森的初步成果呢?
显然,那些交错的眼神之间都正在猜测揣摩着,有些惊讶也有些震撼,隐藏其中的好奇却是一个共同点。
在过去两周时间里——也就是揭幕战结束之后,陆一奇始终坚持着战术训练,并且一步一个脚印地局部改变战术,进攻组和防守组都正在面临着不同的挑战,虽然不是每一位球员都买账,但影响却是清晰可见的。
进攻手段、进攻节奏、进攻套路的变化,正在让整个进攻组发生改变,过去两场比赛的成长是毋庸置疑的;防守战术、防守强度、防守节奏的变化,目前还没有能够看到清晰成效,更多是时灵时不灵的状态,但他们的确正在产生一些化学反应,只是需要更多时间,让防守球员们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当然,过去两个对手实力有限,这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接下来两个对手才是真正的试金石。
今天,在尼尔森的身上,他们又一次感受到了变化,这也使得球员们越发好奇起来:这就是陆一奇所希望达到的最终效果吗?还有,只是进攻组吗?防守组的战术执行能够到位的话,也能够焕然一新吗?
每一位球员都有着自己的想法,每一位教练也有着自己的考量。
但任何人都比不上尼尔森身为当事人的清晰感受:
力量和速度,先力量,后速度。
以力量形成对抗,充分利用身体来构建对峙局面,而后释放出瞬间爆发力,以速度强行反超防守球员。
这就是揭幕战最后一次接球的奥秘!
而刚才这一次攻防分组训练,其实核心技巧也是一样的,尽管面对三名防守球员包围,但他依旧能够利用力量制造出优势,然后在强强对抗之中争取机会——如果放在实际比赛中,这必然需要冒风险,但尼尔森却意识到,即使是冒风险,自己也具备了一搏之力。
身体对抗。
在此之前,尼尔森似乎从来没有真正思考过:他应该成为一名怎么样的外接手,还有,他应该如何利用自己的能力来完成接球。
所有的训练和比赛,更像是……一种动物本/能。日常训练接球手感、跑动路线、队友配合,但这就是全部了;站在球场上,路线与配合就是脑海里的全部,而“接球”工作则完全依靠自己的本能来完成,他根本就没有思考过,应该如何形成对抗、又应该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完成接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