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没有办法全场强势地跑下去。
这也是跑卫也需要进攻锋线帮忙开路的原因,否则,孤掌难鸣。
对阵明尼苏达维京人这样以地面进攻为主的球队,联盟所有防守组都已经研究出了办法,归根结底还是必须在前线堆积足够人手,尽可能避免错失擒抱的失误。
陆一奇还额外给予了更多重视,因为他知道皮特森的能力。
作为二年级生的皮特森,优点和缺点都是年轻气盛。
之所以说是优点,那是因为他就以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永动机,整个冲跑非常强劲有力,强强对决丝毫不落下风,同时又具备缝隙之中寻求突破口的能力,不依不挠的持续努力总是能够得到更多回报。
之所以说是缺点,则是因为缺少经验和智慧,往往容易依靠蛮力、依靠直觉、依靠身体,可以说跑球风格比较“直接”,没有太多花招,远远不如2012年巅峰时期那么难缠——
那一年,他成为联盟历史上第二位单赛季跑球码数突破两千码的球员,并且距离1984年的联盟单赛季跑球码数记录只差了九码。
不过,即使是巅峰时期的皮特森,也没有能够扛着明尼苏达维京人更进一步,2012年在季后赛第一轮就输给了同区死敌绿湾包装工;而且创造记录之后,皮特森休赛期又接受了一个小手术,消耗非常巨大。
更何况是现在初出茅庐的皮特森呢?
陆一奇完全针对皮特森的风格特点做出了布局,前后罗列出两名线卫和一名安全卫形成三道防护网,一层一层地完成闸门式防守,宁愿牺牲传球防守,也必须集中精力掐断地面推进——
如果明尼苏达维京人感受到绿湾包装工在传球防守侧的薄弱,干脆转移到传球防守,这反而是陆一奇希望看到的结果。
同时,绿湾包装工的整个防守前线也都改变了战术策略,彻底放弃突袭四分卫,集中所有精力施加压力,层层叠叠的压力全部针对皮特森而去,并且能够以隔山打牛的姿态威慑到特拉维斯,在前线完成砌墙式防守——
三名防守锋线和两名线卫堆积出绝对人数优势,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就将地面进攻拦截下来。
整个防守战术显得简单粗暴,但有备而来的针对防守却在临场战术指挥对决之中,成功地抢占上风。
地面进攻与地面防守本来就是硬碰硬的较量,而现在陆一奇提前完成布局,在强硬对抗之中增加了节奏和组合的变化,很快就在第一波攻防对决之中看到了成效。“攻击!”
皮特森快速提升重心,屈膝、碎步地快步上前,从特拉维斯手中接过橄榄球,双手在接球的同时一个视线横扫将双方锋线对峙区域的状况收入眼底,条件反射地就朝着双方人群密集对峙的空档冲了过去。
沉肩、弯腰、护球,保持重心稳定,皮特森就从正中间的一条缝隙蹿了出去,势如破竹地撕开一道口子。
砰!
脚步才刚刚越过双方交战的楚河汉界,迎面就可以感受到线卫上步补位的撞击,肩膀开始剧烈晃动起来。
砰!
皮特森丝毫没有示弱,咬紧牙关,以绝对强硬的姿态正面撞击过去,碾压式地直接将对方强制撞倒,身体重心在剧烈摇晃之中保持着平衡,脚步连续快速调整又重新找回节奏,沿着右侧的缝隙持续推进。
砰!
再次正面迎来第二次补位撞击,而这一次皮特森则如同陀螺一般,顺着自己不稳的重心开始摇晃转动起来,在撞击发生之前又往回拉了半个身位,摇摇晃晃地错开了正面撞击,形成了一个右肩对左肩的错位碰撞,然后双方重心就分别朝着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起来,脚步都被打乱。
地转天旋!
即使皮特森也不能例外,但关键时刻皮特森就展现出了自己的强悍:
紧咬牙关,浑身紧绷到极致的肌肉似乎随时都可能炸裂开来一般,因为太过用力而导致整个人都抑制不住颤抖起来,但他还是成功控制住了身体,在即将摔倒之前,做出了一个接近地面三十度角的杂耍弯道动作,单手支撑地面,用力一个支撑,借助反作用力成功地重新站立起来。
蹬蹬蹬!
皮特森以持续不断的小碎步再次调动身体,成功逃脱线卫联防区域,居然又朝着左侧寻觅到了空档。
砰!砰砰!
尽管皮特森不依不挠地连续扛过了两次撞击,并没有被擒抱倒地,但绿湾包装工的后续补防还是及时到位,由角卫和安全卫联手完成擒抱,脚步和重心都已经不稳的皮特森终于力竭,顺势被擒抱倒地。
足足八码!
面对一层一层的防守大闸,皮特森硬生生地凭借自己的能力从无到有,在地面豪迈地完成八码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