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大曼宁非常擅长调教进攻锋线,即使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球员,他也能够通过自己的防守阅读完成判断,然后临时改变战术,打乱防守组的节奏,并且让进攻锋线做出针对性的口袋保护,进而为自己完成传球创造条件。
这也是大曼宁在联盟立足的成名绝技!
全场比赛的开场第一波攻防,陆一奇就亲眼见证并体验了大曼宁的这项绝技,他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做“战术大师”。
作为教练或者进攻协调员,他们都只能站在场边观看,反应速度和指挥速度都没有办法第一时间跟上比赛节奏,这是必然的;但如果他们能够实时观察到球场之上的细微变化,战术布局也能够做出调整,局面就将截然不同。
而大曼宁,就相当于站在球场之上实时监控比赛进程的进攻协调员。
他的全局掌控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甚至比不少现役进攻协调员都更加出色,即使进攻协调员和主教练全力以赴也不见得能够在战术布局的博弈之中抢占到上风;更何况,站在场边的本来就慢了半拍,无法像大曼宁一般实时调整。
就好像现在。
站在进攻锋线口袋保护之中,大曼宁弯腰准备开球,眼睛如同猎鹰一般扫视全场,细细捕捉着绿湾包装工的防守站位,然后就直接站直了腰杆,扬声对着队友呼喊到:
“奥马哈!”
印第安纳波利斯小马的进攻组球员稍稍调整了一下脚步,却没有移动位置,紧接着大曼宁又再次呼喊了一遍。
“奥马哈!”
这次,进攻组球员稍稍交换了一下位置,这让防守组球员忍不住有些迟疑——我们到底是否应该更换位置?我们的防守战术是否被识破了?
但这还不是结束。
大曼宁第三次呼喊了同一句口号,“奥马哈!”2008年,十月十九日,绿湾包装工对阵印第安纳波利斯小马的比赛,在绿湾当地时间下午四点一刻正式开打。
客场作战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小马赢得猜硬币环节,大曼宁选择了率先进攻,于是他就率领进攻组正式登场了。
开场第一波攻防,大曼宁就表现得非常扎实稳重,一丝不苟地完成防守阅读。
其实,绿湾包装工的防守组站位并没有太多花样,扎实地选择了“3-4”阵型的基本站位,角卫和安全卫的站位也没有透露出太多信息,以基本阵型来面对大曼宁。
因为陆一奇明白大曼宁的防守阅读能力,那些蛛丝马迹都难以逃脱大曼宁的眼睛,所以,从阵型布局角度来看,要么就是扎实,要么就是陷阱——攻防博弈的算计与反算计,必须从列阵阶段就开始吹响号角。
然而,陆一奇在研究大曼宁,大曼宁也同样在研究陆一奇。
传闻,大曼宁观看比赛录像的时间甚至可以超过主教练,战术手册的研究精细程度也是无人能敌。现在看来,传闻并非空穴来风。
尽管绿湾包装工的防守阵型非常基础,并没有任何线索,但大曼宁依旧通过自己的临场指挥扭转局面。
“奥马哈”,这是大曼宁标志性的战术口号,这是内布拉斯加州的一座城市名字,就因为大曼宁呼喊次数着实太多,后来奥马哈市政厅甚至邀请大曼宁担任城市的宣传大使,这也成为了联盟的一段趣闻。
就战术口号来说,“奥马哈”并不是什么秘密,这就是一个最简单“反转”口号——
简单来说,聚商阶段布置的战术发生一个固定的反转,比如说,原本是跑球,现在则转变为短传;原本是短传,现在演变成为中传;原本是屏风短传,现在演变成为快速短传。
诸如此类。
第一,到底应该如何“反转”,每场比赛之前的战术训练会议上,四分卫都会与自己的进攻组队友完成沟通,因此,每周都有庞大的工作量需要完成,一旦跟不上进度,战术理解错误,那么比赛就是灾难了。
第二,每一次“反转”之中,外接手、跑卫、进攻锋线应该如何站位,还有四分卫又到底注意到了什么细节才引导反转,在反转口号之中是否附着暗号,比如数字、比如字母、比如手势……这些都需要注意。
简单举例的话,带着“R”字母的单词,可能是朝着右侧冲球;带着“L”字母的单词,则可能是朝着左侧调整战术;当然,还有“Laser”这样,同时带有“R”和“L”的单词,则根据每场比赛之前的战术会议决定。
因为每支球队都在研究对手的战术口号,不择手段,这也迫使每支球队都不得不更加谨慎。
2007年,新英格兰爱国者的主教练比尔-比利切克(Bill-Belichick)在对阵纽约喷气机的比赛之中,派出了自己的助教,绕到对手的半场位置,在球场之内以非法手段偷拍对手的战术手册和战术口令,现场进行破译之后,顺势击败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