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湾奇迹_作者:磨砚少年(620)

2020-12-24 磨砚少年

事实上,早在1976年,NFL就曾经登陆过东京,而后又前往柏林、都柏林、悉尼等多座糗事举行过比赛,希望能够开拓国际市场;2007年,古德尔上任之后,第一次将常规赛搬到了北美大陆之外举行,前往伦敦的温布利球场。

这是古德尔全球计划的第一步。

古德尔的计划在执行之处就遭受了无数质疑,虽然橄榄球是北美第一运动,但海外市场的群众基础却远远不能相提并论。

更何况,在英国,除了足球之外,英式橄榄球也拥有无与伦比的群众基础,而规则与方式大相径庭的美式橄榄球能否在英国取得成功,却是一个未知数。

没有人能够确定,伦敦碗是否能够顺利举行——而去年的首次伦敦碗之中,纽约巨人击败了迈阿密海豚,市场推广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也让古德尔充满了信心,又进一步大刀阔斧地迈向了亚洲。

缺少群众基础、缺少明星球员、缺少球员参与、也缺少历史沉淀,这一切都使得橄榄球在亚洲地区的推广变得无比困难,尤其是华夏的两岸三地就更是如此。虽然古德尔接管总裁位置之后,创造了无数奇迹,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亚洲的推广工作还是迟迟不见成效。

按照原计划,2008年是奥运年,古德尔也瞄准了华夏市场,策划了一场“中国碗”,甚至邀请到了新英格兰爱国者出席,但结果却因为地震、金融危机等等意外因素的连连感染,最终没有能够成行。

这对于古德尔的亚洲推广计划无疑是一次沉重打击。

所以,李承祺试图在中文论坛之上寻找到志同道合的球迷,任务的艰巨也就是可以预见的。毋庸置疑,NFL推广亚洲市场的决心始终不曾动摇过,陆一奇的横空出世也再次进入罗杰-古德尔的视线,但推广需要时间、文化需要沉淀、共鸣需要培养,短时间之内想要打开局面,还是比较困难的。

李承祺确确实实找到了一些橄榄球爱好者论坛,也找到了一些兴趣小组,就如同进入新大陆一般,充满好奇和渴望地进入论坛,迫不及待地开始搜索绿湾包装工和陆一奇的相关资料。

帖子,的确出来了不少,毕竟是NFL历史上第一位华裔主教练,如此重磅的新闻怎么可能没有讨论呢?

尤其是六月到九月期间,相关讨论的帖子成百上千,令人眼花缭乱,人人都在好奇着这位教练的职业经历和执教生涯,但遗憾的是,干货非常非常少,主要还是中文媒体的报道资源并没有及时跟上,普通球迷们也是束手无策,没有能够挖掘出更多内容。

于是,最后也就是反反复复的一些重复讨论而已。

伴随着绿湾包装工四连败的困局,讨论频率与数量也就呈现出断崖式下跌——本来橄榄球的球迷基础就并不庞大,讨论热情跟着下滑之后,也就只是残留着一些火星子而已,没有真正地形成一股力量。

关注,当然依旧是关注的,但谈不上投入与狂热。

这就是陆一奇在中文橄榄球球迷论坛之中的现状——培养球迷,不仅需要一场又一场比赛的打磨与淬炼,而且还需要新闻媒体铺天盖地的狂轰乱炸,只有持续不断地跟上消息,才能够培养出认同感。

而这些恰恰都是陆一奇现在所欠缺的,“因为他是华裔所以才给予关注”,仅仅依靠这样的噱头是无法培养出球迷的。

李承祺有些失望。

不过,李承祺自己才刚刚经历了一个心态的转变,此时更是处于亢奋与激动的巅峰,他又怎么可能轻易遭受打击呢?

“我需要点燃这个火把。”

说做就做,李承祺打开了贴吧——早在六月份就有橄榄球迷建立了一个“陆一奇吧”,希望密切关注这位华裔教练的职业生涯,但贴吧基本就是荒草丛生,如同一座很久很久都没有人过来打理的坟墓一般。

“阿奇教练-资料”。

“阿奇教练-战报”。

“阿奇教练-新闻”。

李承祺根据自己的记忆和理解,简单地做出三个分类,然后开始一条新闻一条新闻地进行搬运和转载——

现在他还没有办法进行翻译工作,暂时先贴英文版本的,等整理完毕之后,再腾出手一条一条地翻译。虽然可能占据大量业余时间,但这也是学习英文、锻炼英文的一种途径,李承祺觉得这是可行的。

一条。

再一条。

原本只有一百多个帖子的贴吧,转眼就直接增加到了三百多个帖子,整个屏幕都被“新帖子”拥挤得满满当当,这让李承祺露出了心满意足的笑容,尽管贴吧现在也就只有不到三百个粉丝,但他并不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