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卫马克-英格拉姆(Mark-Ingram)、线卫贾斯汀-休斯顿(Justin-Houston)、角卫理查德-谢尔曼(Richard-Sherman)、线卫马尔科姆-史密斯(Malcolm-Smiths)、还有进攻护锋迈克-庞塞(Mike-Pouncey)。
等等等等。
这些名字仅仅只是冰山一角而已,他们都是顶尖的巅峰球员,在这之外,还有一众不容忽视的蓝领球员构建成为球队的基石。2011年出身的新秀们,在未来十年里,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主宰联盟对抗的风云人物。
而这些风云人物们,现在还普遍全部都是大一或者大二的新鲜血液,即使是2011年选秀大会首轮顺位的新秀们,身边也不见得就能够聚集大量经纪人的关注。也许,这可以成为格里芬打开局面的关键突破口。
密密麻麻地,陆一奇罗列出了一份四十人名单。
千万不要小看这份四十人名单,每一位都是具备实力也具备潜力的球员,只要能够顺利拿到其中三人五人的合约,那么经纪公司也就能够轻松扬帆起航,并且初步建立起名望与权威。
万事开头难,但只要迈出第一步之后,事情也就简单多了。
更重要的是,等待这些球员在球场之上发光发热之后,格里芬-沃德的伯乐之名传播开来,他们的工作展开也就更加容易了,最多两年或者三年,他们就能够在经纪行业站稳脚跟——这可绝对没有那么轻松。
等待整份清单完成之后,格里芬眼底流露出一丝诧异和错愕。
他预料到了陆一奇应该早有准备,因为陆一奇是一个习惯性做好万全准备的人——陆一奇的冒险与赌博,永远都是建立在庞大的数据计算和规律推演背后的,所谓的风险,终究也是一道复杂数学题而已。
但他还是低估了陆一奇的准备工作,洋洋洒洒的四十个名字出现在眼前,那种震撼是言语所无法形容的。
以至于格里芬微微张开嘴巴,脑海里思绪汹涌,最终脱口而出,“你不会是随随便便从NCAA官网胡乱扒拉下一堆名字,然后丢给我吧?”这似乎就是最好的解释了。
那错愕的表情让陆一奇欢快地笑了起来,“如果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呢?”
格里芬愣了愣,朝着陆一奇竖起了中指,然后决定无视好友的回答。格里芬无从得知这份四十人名单的价值,因为这些全部都是大学球员,即使暴露在球探考察的密集目光之下,也依旧无法确认他们未来的能力与发展——最重要的是,市场价值。
天赋出众的球员,尽管不多,却也不少。
但具备商业价值的球员,却凤毛麟角。
不是每一位球员都能够成为迈克尔-乔丹(Michael-Jordan)的,也不是每一位球员都能够成为大卫-贝克汉姆(Dabid-Beckham)的,商业价值与竞技体育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一百名一千名顶尖优秀球员之中,可能只能出现一位引爆商业市场价值的存在。
橄榄球赛场就更是如此了。
比起篮球和足球来说,橄榄球的商业价值更多体现在球队之上,而球员本身,则因为数量众多而形势不利。
一支篮球队,十一人;一支足球队,二十五人;一支橄榄球队,五十三人。
球员数量的基数差异也就注定了关注度、瞩目度和推广难易度的落差,橄榄球员的市场价值确实大打折扣。
因此,格里芬想要现在就估算出这份名单的价值,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但格里芬却了解陆一奇。
他知道陆一奇绝对不会无的放矢,他也知道既然陆一奇罗列这份名单也就意味着陆一奇拥有足够的信心。
密密麻麻的四十个名字,放在手中也就是一张轻飘飘的纸张重量,然而却沉甸甸地压在格里芬的手中。
格里芬真的非常好奇,陆一奇到底是如何“找到”这四十个名字的,但思绪仅仅只是在脑海里翻涌片刻,随即就紧急刹车,没有再继续追究下去,而是仔细地收好这份名单,大脑已经朝着下一个问题进发:
到底应该如何说服这些球员签约呢?
信任和好奇。
两件事情都绝对没有那么简单,尤其是长大进入社会之后,尤其是进入华尔街那个金钱至上的世界之后,就更是如此了。
但格里芬愿意信任陆一奇。因为那个人是陆一奇,事情就是如此简单。
“对于经纪公司的名字,你有什么想法?”
格里芬已经将名单折叠收好,思绪就没有继续在这里停留,轻车熟路地切入正题,干脆利落的表现反而是让陆一奇有些诧异。
“你确定准备好自己创业了吗?我以为,你一直都向往留在华尔街,那才是你始终在追求打拼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