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意思是,胜利是阿奇教练的功劳?”
罗杰斯没有深入思考,就这样踩入记者的陷阱里,“当然。能够在阿奇教练手底下打球,这是我的荣幸。”
上当了!
记者立刻就亢奋起来,紧接着追问到,“但现在球队依旧没有和阿奇教练商谈续约事宜,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罗杰斯有些慌张,这确实是预料之外的话题,但他还是诚恳地说道,“我相信教练和球队有着他们的计划,但我认为,阿奇教练就是最适合球队的选择,我们都期待着他能够跟随球队长长久久地走下去。”
没有花招的诚恳,反而能够感受到罗杰斯内心的真挚,这稍稍有些意外。
纵览整个2008赛季,虽然陆一奇率领绿湾包装工表现不俗,但因为陆一奇着实太年轻,放在球员之中也丝毫没有违和感,这也注定了陆一奇建立“主教练权威”的困难,球员和教练之间也就缺少了上司下属的距离感。
在记者看来,如果他们强调胜利的功劳全部来自于陆一奇,那么大牌球员和刺头球员必然心有不甘——因为他们才是站在球场之上拼杀的主角,而陆一奇的“教练权威”还远远不足以服众,届时就能够看到一场大戏。
“教练VS球星”,篮球、足球、橄榄球等等不同集体运动之中,这样的矛盾冲突时亘古不变的一个议题。
但没有想到,罗杰斯却坚定不移地站在了陆一奇身后,这让记者们的算盘没有得逞。
回头想想,这才是罗杰斯的第一个首发赛季,而且,陆一奇当初加盟绿湾包装工的时候,罗杰斯就是他的首发唯一人选,那么现在罗杰斯投桃报李地支持陆一奇,这也并不意外,也许,他们选择错了“挑拨”的目标。
于是,同样的问题也抛给了德赖弗、哈里斯和伍德森三位球队内最大牌的球员,尽管提问的方式稍稍有些不同。
“唐纳德,许多人都认为绿湾包装工本赛季能够表现如此出色,全部都是阿奇教练的功劳,你有什么看法呢?”
“我表示赞同。”德赖弗的回答干脆利落,没有任何迟疑或者绕圈,因为太过直接反而是让记者有些措手不及。
“怎么了,我的回答有什么不妥吗?”反而是德赖弗反问了回来,记者们集体懵圈,德赖弗不得不解释到,“我必须承认,阿奇教练刚刚进入球队的时候,每个人都对他怀抱着质疑,但他用实际表现证明了自己,并且征服了我们,至少对我来说是如此,我认为,阿奇教练就是我们能够走到现在的原因。”
如此理直气壮的回答也掐断了记者们钻空子的可能,以至于记者的后续攻击也显得有些缺少底气。
不过,记者们却不会轻易罢休放弃,紧接着就提出了球权时间问题——尼尔森的崛起,詹宁斯和琼斯的表现出色,直接间接地削弱了德赖弗在队中的头号位置,甚至有记者表示,德赖弗可能无法在绿湾继续占据主力位置。
显然,记者们是不达目的不罢休。人红是非多。
现在的绿湾包装工就是如此,背负着“不被看好的黑马”姿态,连连打破专业人士的质疑和媒体记者的唱衰,一路高歌猛进地勇往直前,有人喜欢就有人厌恶,而嫉妒的挑拨则是诸多原罪之中最显著的。
明明是绿湾包装工击败明尼苏达维京人跻身季后赛的第二轮,但记者们却迫不及待地展开密集攻击——
为了爆点,开炮!
面对记者如此直接赤裸的挑拨离间,德赖弗直爽地还击了回去:
“我不太确定你们的字典里是否存在’良性竞争’这个词汇,我为乔迪、克雷格和詹姆斯的出色表现而感到开心;同时,我也相信自己的表现就是最好的回应,我们都在阿奇教练的麾下发挥自己的作用。”
“阿隆在选择传球目标的时候,显然不是因为我的薪水最高,你们觉得呢?”
原本还希望制造出一些波澜的媒体记者,被德赖弗狠狠地喷了一回,一个个都灰溜溜地闭上了嘴巴。
同样,哈里斯在面对记者的时候也表现出了难得的强硬姿态。
“我不太确定你们现在正在做什么,又试图得到什么答案。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我们刚刚赢得比赛胜利,这就是最好的回应了,不是吗?”
哈里斯的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但没有任何温度的眼神却如同孤狼一般闪烁着血腥残暴的深邃光芒。
当记者质疑“阿奇教练的年轻是否成为球员与教练之间的隔阂”,稍显温和的提问却被哈里斯直接正面还击了回来,而且还不依不挠地喷了回去,愣是让整个新闻发布会的气氛都变得严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