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跟着一排欢迎和撒花,连沈安妍都没有少。
“我发现了,我是假皮,你们是真的皮。”苏子放放下手机,幽幽地看着沈安妍。
“叶筝在群里喊你,你看看。”沈安妍没有回复,反倒是晃晃手机,示意他赶紧看群里。
流浪的鹦鹉:“苏老板,上次送你的鸿运当头还好么?”
“很好!”
牧录上次把花放在柜台上面,自己懒得动,就一直摆在那里,结果可能是每天能晒到天井的太阳加上陈楚懿悉心照料,一直是叶绿花红的状态。
“那就好,还有个问题。上次你做的青团,是不是有腌笃鲜馅料的,能不能改天上门单点一份?好久没吃了。”
“可以。”苏子放回复这类问题都是言简意赅。
在群里聊了几句没营养的话,看大家都消失,苏子放便让沈安妍去外面等着,自己最后收尾工作。
沈安妍前脚出门,苏子放后脚立刻拿出冰箱里的草莓和淡奶油。
草莓洗净去蒂准备做草莓大福,淡奶油则是制作雪媚娘的必须食材。
相关做法已经提前在网上看了许多遍,加上这几天两千多个青团的训练,苏子放自信不会有任何问题。
豆沙包裹草莓放进糯米皮,撒上一层糯米粉,草莓大福完成。
重新用糯米粉和牛奶混合制作出雪媚娘的外皮,再挤入淡奶油,放入草莓粒和椰果粒,收口,撒上抹茶粉和可可粉,雪媚娘也完成。
苏子放尝了一口,草莓酸甜,豆沙清甜,糯米皮弹牙,是一枚合格的草莓大福,没有问题。
雪媚娘在冰箱速冻几分钟后拿出,外皮冰凉,内馅像是水果蛋糕一样粘稠,简直是完美的夏日消暑良品。
“这下,应该可以了吧?”沈安妍在大堂和陈楚懿聊天,两个女人在一起的时候,无非就是化妆品和包包。
正聊到前男友面膜的时候,苏子放端着一个精致的托盘出来,上面摆着两排做好的草莓大福和雪媚娘。
托盘内还有一壶红茶,配上喝刚刚好。
“越来越懂事了啊,还知道上茶要配茶点。”陈楚懿毫不吝啬表扬苏子放的机会,还装作惊讶地看向沈安妍:“安妍,这是什么甜品啊,总感觉像是你们小姑娘喜欢吃的。”
“是霓虹的茶点,雪媚娘和草莓大福。”沈安妍认真解释着,还给陈楚懿讲了这两种茶点的来历。
早在室町时代,有很多葡国、西国的传教士远渡重洋来到霓虹,跟他们一同到霓虹的还有他们携带的食物,其中就有很多西方的甜品,鸡蛋糕、金平糖等。
在蛋糕的启发下,霓虹发明出一种名为“鹑饼”的食物。一样是糯米皮包裹,内馅却只有红豆馅。比现在的大福大许多,有些类似于国内的馅饼大小。
不过因为早期糖的价格高昂,鹑饼的味道是咸的,里面的红豆馅颗粒感也很强,完全算不上精致,只是普通霓虹家庭用来果腹的食物。
等到鉴真和尚东渡,带去砂糖榨取技术后,砂糖逐渐普及,这才有了鹑饼的第二次发展。
据说一个普通的妇人在制作鹑饼时进行改良,不仅缩小了尺寸,还在红豆馅和糯米皮中加入了砂糖。鹑饼的口感因此有了飞跃般的提升,才变成现在的大福雏形。
因为新制作的鹑饼参考了唐朝的果子技术,为了纪念这一传统,因此又命名为和果子。
而由于茶道传入霓虹后,喝茶成为贵族的标志,霓虹茶道的鼻祖千利休将茶道同和果子结合,根据不同的节气、节日、祭祀,搭配不同的和果子,建立起一套雅俗共赏的体系。
这又使得原本只作为茶点的和果子拥有了更多的含义。
比如为了体现出文人及贵族的高级感,和果子要讲究色彩搭配,时节变幻,能够以食物喻景色,虽然人在家中坐,但是景从面前来。
在这样的要求下,和果子也从单一的白糯米皮发展为彩色皮,春天是樱粉色、夏天是葛绿色、秋季是枫红、冬天是雪白。
再后来,为了体现和果子的手艺,又根据和果子的含水量衍生出生果子、半生果子、干果子等分类。
因为生果子口感细腻软滑,入口即化。还专门催生出高级生果子制作艺术家,制作都是模仿不同季节的花鸟鱼、风景等形态,做得美轮美奂,堪称茶景艺术,又被称为茶点之最。
沈安妍认真的解释完,又看向桌上的托盘:“子放做的这两种,其实都不太适合配红茶的说。要是抹茶会更好一些。”
“安妍懂得真多。”陈楚懿笑着夸奖道。
“哪有,我只是碰巧跟叶筝学过一段时间插花,正好和果子,插花同属于茶道的一部分,就多了解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