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不会做菜_作者:逸明舒笙(65)

2020-12-25 逸明舒笙

陈楚懿看着苏子放笑得格外甜,满是母慈子孝的温馨!

要不是知道陈楚懿还有一个高级蛊惑专精,苏子放就差点被感动了。

甚至他突然觉得在食不语做大堂经理有些委屈自己老妈,她的征途应该是金马、金棕榈、小金人,是演技圈的星辰大海。

不过有每日五斤的练习额度,苏子放已经很满意。

龙井虾仁作为著名杭帮菜,他也略知制作过程,五斤活虾光是剥出虾仁再去除虾线一步,就可以用去大半练习时间。

如果再算上回味和反思,其实他还真的没有更多时间去处理更多的虾仁。

网上都相传龙井虾仁是因为乾隆下江南诞生的料理,

传说乾隆在西湖茶山游玩,在一间小酒肆用膳,无意中显露出真实身份,吓得做菜的厨师不小心把龙井茶叶当葱花撒入锅内,这才有了龙井虾仁。

乍一看故事还蛮唬人的,可是从老南方毕业的苏子放对这类附加名人典故的菜品已经懒得吐槽。

要知道老南方特别开设有一门课程就是食品历史学,专门通过古籍、州县志、家书等历史文档来确定现有烹饪料理的源头。

乾隆可以说是他们课程中出镜率最高的角色。

不管是锅巴、焖锅、烩菜还是煎豆腐、菠菜汤,总有能够让乾隆赞不绝口的。

而且问到来历,不是乾隆微服私访落魄成乞丐时得到的,就是隐姓埋名在山野农夫家吃到的。

只能说,气运加身之人,在哪里都饿不死!

要是换个现代宅男,往乾隆当年去的那些地方一钻,方圆十里有一户人家就算他厉害。

不过乾隆的这些故事有些可信度高一些,有些低一些,还有些则真的连野史都不如。

最夸张的一个,是苏子放采风听到的故事,当地人说他们那里有两道名菜与乾隆有关:黄金白玉牌、红嘴绿鹦哥。

店里明明白白挂着菜品流传故事,说是乾隆下江南时在青楼饮宴,楼里的花魁受限于材料,便把两份普通食材起了文雅的名字端上桌糊弄乾隆。

谁料乾隆吃过后赞不绝口,甚至回到京城还要御膳房还原出来,结果御膳房当真端上去一盘黄金白玉麻将和红烧虎皮鹦鹉。

气得乾隆破口大骂御厨是猪。

最后在太监的帮助下,御厨们从八大胡同请了一位江南名伶,还原出两道菜品,这才满足了乾隆。

且不说花魁的厨艺能有多高,单看这两道菜,一道煎豆腐,一道菠菜汤都能让乾隆赞不绝口。可想而知御厨的水品有多差。

苏子放甚至有些放飞,想要回去当一名御厨!

毕竟,他不仅有B级水准的厨艺,还熟知乾隆赞不绝口的一百多道料理名称,前途无限!正宗的龙井虾仁特点是鲜、爽、滑、嫩,对火候和调味要求几近变态,与鲁菜油爆双脆相比也不遑多让。

也是因为这道料理本身制作过程不难,关键技巧都在火候和调味把控,所以很多厨师都慷慨分享出自己的制作经验。

所以苏子放没用几分钟就查到龙井虾仁的烹饪方法。

连怎么保持虾仁鲜爽滑嫩的处理方法都一一列出,甚至精确到调味品的用量。

这种既能扬名,又能守住看家本事的分享,他们最是喜欢。当然,菜谱最后惯例会有一些分享。

苏子放耐着性子看了几篇,发现不外乎两种:

1、话我说完,在座诸位谁想试试?

2、不是针对谁,论烹饪龙井虾仁,在座的诸位都是垃圾。

苏子放特别留意了看谁都是垃圾的那位,好像还是临州著名酒楼的厨师。

忍不住摇摇头,戾气太重,又不会说话,一看就是惹事的人,以后见面要绕着走。

关闭网页,苏子放开始自己的烹饪。

龙井虾仁首重虾仁,必须选用成年人小指大小的河虾拆虾仁,这样才能保证虾仁鲜甜,讲究的厨师还会选择太湖周边的河虾,尤其是太湖白虾,味甜肉弹,格外美味。

为了保证口感,龙井虾仁所用虾仁不能开背,只能用牙签挑去虾线,力求最大程度保证虾的完整,这样成品才会更加清爽弹牙。

挑去虾线后还要经历加盐、加蛋清、加生粉三重工序处理,每一步都要用手拍打近五分钟。

这些处理食材的方法苏子放在课堂上也学过,加盐可以加速蛋白质凝固,虾仁会更脆。

加入蛋清则是保证了虾仁的滑嫩。

加入生粉则是为了保证蛋清和盐可以更好地附着在虾身上。

最后加入两勺黄酒,让虾仁自行腌制。

龙井茶需要现泡,苏子放料理好虾仁,这才腾出手把茶叶洗干净,匀出一泡的量放进壶内,倒入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