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武家集的人更是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发挥到了极致。他们不再生产任何有警队标志的服装用品,一身没有警衔警号的制服,被他们说成了保安服。钱包上没有警徽,他们说是普通形制的钱包。没有警察字样的公文包,他们也说是普通的电脑包。有人在这里买了东西,再从其他的地方购进警用标志,出去完全可以以假乱真。
夏朗驱车进入了这个村子后,对陈妙言说道:“中国山寨商品的速度,其实在这个村子里就能看出来。99式警服国家刚刚发布,警察都还没有拿到手,这个村子里已经有了成品。”
“你们难道没管过?”
“怎么可能不管呢?但是这个村子较为封闭,村民们法律意识淡薄,他只会认为你是断了他的生计。按下葫芦起了瓢。”说完这些,夏朗拿出了手机拨打了一个电话,“喂,小鬼头,你说的那个人住在哪儿了?……好,我知道了。”
挂断了电话后,夏朗继续驱车来到了村子口。把车停稳后,他带着陈妙言进了村子。在村子口,有几个年轻的壮汉推着自行车站在了那里。自行车上全都是白色的泥浆,龙头上挂着“下水道疏通、屋顶漏雨”等字样,看样子是同村人约好了一起去找活儿的。
这些男的年纪小的也只有十几岁,年纪大的四十多了,他们看到青春靓丽的陈妙言,一个个目不转睛。偶尔还会发出几声猥琐的笑声。陈妙言凌厉的目光朝这边瞪了一眼,这些人全都不敢言语了。
夏朗笑了:“你这眼神可真够吓人的!”
陈妙言也笑着说道:“怎么,你也怕啊?”
“天底下我最怕的人就是你了,哎,我们到了。”眼前是一扇红色的大铁门,门楣用瓷砖镶嵌着“积善之家”四个字,两边的门框上也都镶满了瓷砖,组成了一个俗气的上下联。抬头望去,这是一栋四层的小洋楼,在村子里算是头一份儿了。
院门敞开着,两人进了院子后,迎面是一面影壁。上面有一个倒着的福字,绕过了影壁,这才见到了院子。这个矩形的院子很大,足有两百多平。一边停放着一辆崭新的摩托车,另一边则是晒得玉米辣椒等农作物。
“哎,你们找谁啊?”三楼的窗户打开了,一个穿着篮球背心的男的在窗口探出了身子,大声喊道。
夏朗仰头看着他:“武三春武老板在吗,我们来找他谈点儿生意。”
“等会儿。”那个男人缩回了头。大概三五分钟后,他从楼上下来了,一件白色的篮球背心,一条蓝色的大裤衩,脚上一双绿色的人字拖,这样的天气下他也不嫌冷。浓眉大眼,黝黑的皮肤,一出门问道:“你们哪儿的啊?”
“哦,我们是公安局的。”
一听说是公安局,这人的两条腿就打颤,连声说道:“这……这,警察同志,我可……我可有好多年不干那事了,自从被你们处理了几次,我就不敢了。你们别找我啊!”
“行啦行啦,瞧你那点儿出息。我们要是想抓你的话,也不会就来两个人。”
武三春放下了心,他急忙说道:“来来来,那屋里请,屋里请。”迎进了屋子里,是一间宽敞的客厅。一个妇女正带着孩子在客厅里看电视。武三春对她说道:“公安局的同志来啦,去,沏茶、切西瓜!”
妇女抱着孩子去后面的屋子了。
“行啦,武三春,先不要忙了。我们只是找你了解点儿情况。”夏朗和陈妙言坐在了沙发上。
武三春又拿出了一包中华,拆开后给夏朗敬了一支烟,点着了打火机凑上去:“有什么话,你尽管问。”
“听说你以前就是在黑沟弄小作坊,生产一些警用装备是吧?”
武三春犹豫了一会儿,点点头:“是,那时候我是年轻不懂事啊,可是现在我可不敢了。我都好几年没有沾手这种生意了。我现在和朋友倒腾木材呢,嘿,这他妈才叫挣钱的买卖呢!你看我这小洋楼,我外面的摩托车,都是最近挣下来的。我还有一辆汽车呢,让我二哥借走了,要不你今天也能见着。”
“那时候你弄小作坊,主要生产什么啊?警服?”
“嘿嘿,警察同志,不是我自夸,其实我还算是有生意头脑的。那时候全村没有一个人不会做警服的,尤其是你们的99式,那版型一出来,全村人都会了。家家都做。我不是不会,但是我觉得蛋糕就这么大,也就是一些公司当保安服用。敢穿这东西的违法分子有几个?销量不大的!”
武三春给自己点上了一支烟,吸了一口,甚至还有几分得意地说道:“那时候啊,我就生产一些警用的周边。比如钱包、皮带、警号警衔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