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追缉_作者:张佳亮(873)

2020-12-28 张佳亮

经过了两天一夜紧锣密鼓地排查,最终这三列列车上的四千多个男性,共有70多人是有前科的,而其中犯下花案的人,共有十二个。距离最近的去了山东,最远的一个则南下上海。夏朗马上发出协查通告,请求各地警方严格盘查这十二个人,配合离火市的行动。

很快,消息就传来了。事发当天,有明确不在场证据的,有七个人,剩余的五个人除了一个叫徐桂初的没有联系上以外,其余的四人并无法说清楚案发当晚在哪里。

根据购票信息显示,徐桂初是前往沈阳的,但是沈阳警方反馈过来的消息是,并没有在当地发现其人。

“夏队,看来错不了了,凶手一定在这五个人之中。尤其是这个姓徐的,我觉得嫌疑是最大的一个。要不是做了亏心事,干嘛躲躲藏藏的?”

这不只是韩笑一个人的想法。刑侦支队很快就针对这五个人展开了调查,说来也巧,五人之中,有三个人是认识的,分别是三十四岁的乔军、四十二岁的贾天明与四十二岁的徐桂初。他们三人是离火市一家建筑工地的工友。

在其他各地警方的配合下,除了徐桂初外,其余四人的DNA先后送达离火市公安局。经过详细比对后,四人均排除嫌疑。也就是说,现在嫌疑最大的,只剩下了徐桂初一个人。他买的是去往沈阳的车票,但是沈阳警方并没有从车站的监控中发现此人。极有可能,徐桂初是在半路下车的。

这个班次的列车途经21站,真的要查起来的话无异于大海捞针。夏朗只得先去了徐桂初的工作单位,先确认一下情况再说。

徐桂初,42岁,辽宁人,2009年来离火市发展,曾经辗转多个建筑队,当过小工、水泥工等。面对警方上门询问,年前带过徐桂初的包工头连连摇头说道:“不可能不可能,别人不清楚,那老徐我最清楚了,人老实着呢!不说别的,就说上个月吧……”

12月27号,2018年就要过去了,建筑队里的所有人都眼巴巴地指望着能拿到工资,好回家过年。包工头那天碰了一鼻子灰,灰头土脸地回来了。大家看到他这个样子,不用问也知道发生了什么。所有人都是一声长叹,有的人哭丧着脸发愁:“家里盖房子的时候还借了一笔账,全家人的嚼谷都指着这笔钱呢……这让我回去可咋交代啊!”

建筑队里有一个叫张克江的人性烈如火,一拍大腿:“妈的,那个老板嫖小姐有钱,发工资没钱啦?不管他,我们明天上门去要账,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我就不信要不来账!”这一嗓子喊出来,得到了大家的响应:“对对,我们去要账!”“真是,咱们这么多人,怕他什么?!”众人群情激愤。

包工头见大家这么激动,干脆一拍大腿说道:“对,豁出去了,就去要账。这事必须有个说法才行!”

第二天,这群人就气势汹汹地去了老板的公司。老板乍一见到这么多人,心里慌了,可还是强装镇定:“你……你们要干什么?”

“赖总,我们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没什么文化,可我们也知道欠债还钱的道理。兄弟们跟着你干了一年了,你好歹得给我们结了工资啊,大家可全都指着这笔钱过年呢!”包工头的一句话,引来了身后众人的响应。

老板见大家的情绪越来越激动,心里着实害怕,叫来了保安。这些保安盛气凌人,手里挥舞着橡胶棍,驱除众人。

在推搡过程中,双方发生了肢体冲突。有几个人的头被打破了,有一个保安的衣服也被撕烂了。但是保安只有十几个人,农民工却有四十多个。这些保安且战且退,那些售楼小姐吓得失声尖叫。

说到这里,包工头至今都心有怨气:“警察同志,我知道我们做得不对,但是不能让我们挨打不还手吧?辛苦一年了,一分钱没拿到,还得挨一顿打,这上哪儿说理去?”

夏朗觉得这件事可大可小,何况吃亏的是他们,有意不提,说道:“接着说吧,有关于徐桂初的。”

包工头从兜里摸出了一支烟,点上了:“说起徐桂初,这小子就是个瓜怂。当时都打成那样了,他都没动手,就缩在犄角旮旯,动都不动。到最后他才站出来劝架,说什么大家不要意气用事,妈的,这个墙头草!回来我们几个还埋怨他呢。”

夏朗沉吟着,仔细思索着这件事情。

这时,包工头又想来了一件事:“哦对了,徐桂初那天的表现很奇怪。”

夏朗不觉往前倾了倾身子:“你说。”

“那天我们和保安打成那样了,肯定少不了挂彩的。这事不管怎么说,是他们有错吧?最后我们走的时候,那个老板还威胁我们呢。可是徐桂初呢,竟然走过去和老板握了两下手,说谢谢。那老板都傻眼了,还以为他脑子有病呢!”自己的人被打了,然后主动过去和拖欠自己工资且欺负自己的人握手,这样的脑回路恐怕一般人都理解不了。包工头说道:“那天回来后,大家都数落徐桂初。还说他和那个老板握手,简直就是在打我们的脸。可他呢,就知道嘿嘿傻笑。张克江最后忍不住了,带了三五个人揍了他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