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上下,唯一对他采取宽容态度的,只有他的母亲。这个女人辛苦了一辈子,好不容易将儿子养大成人,他却误入歧途。可是为了儿子,做母亲的又有什么办法呢?她擦干了眼泪,想到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那就是尽快给儿子说一门亲事,只要儿子结了婚,就没人说闲话了。
徐桂初是农村户口,大学被开除,坐过牢,家里也没什么积蓄,有什么姑娘愿意嫁到他们家?徐母为了儿子的亲事,走遍了十里八乡。一个头发都熬白了老太太,就凭着一双脚,一根手里的竹竿,走了一年多,最后才终于有人家同意了。这户人家就是李家,家里有一个傻儿子和长女李思协。
李家没有过多地嫌弃徐桂初的过往,因为李思协也曾经被人“捉奸在床”,是和同村村长的儿子。村长的儿子已经有老婆了,离不了婚,李思协都快三十了(夏朗听到这里吓了一跳,没想到这个女人远比他想象得要大,甚至还要比徐桂初大上好几岁),也没办法嫁。只能是两家人凑合着过了。另外还有一个要求,就是让徐老太给李家的傻儿子说上一门亲事。
徐老太不知道磨破了多少回嘴皮子,费了多少唾沫星子,走破了多少双鞋,最后终于说得同村的一个聋哑女嫁给了李家的儿子。同时,李思协也顺利地嫁入了徐家,成为了徐桂初的妻子(没有领证)。
只是为了儿子操碎了心的徐老太忽略了一件事情,她的儿子是去过大城市的人,他身体里流淌着的血液已经印上了那座城市的烙印,他怎么可能还给甘心留在这个小村庄里呢?
而李思协的内心同样躁动不已,她虽然出生在农村,却向往电视里的大城市。那里的人穿着时尚,说着很好听的普通话,就连谈恋爱都是那么的浪漫。如果不是当年村长的儿子说会带她去上海,她绝不会让他爬上她的床头。
徐李两口子一合计,决定去找徐老太商量。哪知道,徐老太听说这件事后一万个不同意,最后干脆说了这么一句:“你们想走也行,先把孙子给我生下来!要不我马上死在你们面前,你们爱干什么干什么!”
徐桂初也是急眼了,他觉得自己的母亲简直是不可理喻。最终,对大城市的向往压过了亲情的依赖,他对李思协说道:“不就是要孙子嘛,咱们给她生一个。孩子丢给她,我们自己去城里!”
对于这个近乎荒唐的办法,李思协没有拒绝。
就如她自己说的那样:“我从来没有爱过他,从进徐家门开始,我就知道我有一天会离开。”这是怎样的一对夫妻,百年修得共枕眠,莫非他们是前世的一对冤家吗?夏朗心中连连感慨。城市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挑逗着徐桂初的神经,也迷失了李思协的心智。两人真的生下了一个孩子,还没等李思协做完月子,两人就连夜离开了徐家,奔向了他们的目的地——上海。这是一个与北京全然不同的城市,她被称为东方的小巴黎。就连周围的苏杭二州、嘉兴、绍兴、扬州,也都是那么的美。
两人来到这里后,就计划好了将来的生活,好好努力,好好挣钱,争取能在这座城市站稳脚跟。但是谈何容易?徐桂初如果当年能读完大学,顺利拿到学历,还可以被分配工作。可是眼下,他的学历停留在了高中。再加上在农村老家蜗居了这么多年,面对入职表上那些冗长的英文单词,他傻了眼。
外企不行,那就找国企。殊不知,如果不是看在他曾经就读某大学的份儿上,他连这样的一个面试机会都没有。国企知道了他的犯罪记录,当然也是拒绝的态度。他只能是找私企了。
可惜时过境迁,徐桂初第一次从别人口中听到了除了“211工程”(1995年11月通过),还有个“985工程”(1999年通过)。那个面相儒雅的面试官摇了摇头:“如果你当时能读完大学,你应该是985毕业,我们可以考虑聘用你……可惜……”他无奈地摊开了双手。
上海,一座令绝大多数中国青年都向往的大城市,每年这里会离开很多的人,但也会迎来很多的人。她可以以大度的胸怀广迎天下客,却独独拒绝了这个叫徐桂初的青年人。即便是那些学历要求低的单位,也因为他有犯罪前科,望而却步。
徐桂初几乎是快跪下了,跟招聘经理解释,那天是自己喝了酒,那个受害人是自己的前女友……可惜都没用。犯罪就是犯罪,无论因为什么,法律的界限不容许任何人践踏!
相比之下,李思协要顺利得多了。她的学历只是初中,却具有徐桂初不具备的优势——她是一个女人,而且是一个容貌不错的女人。李思协先是进入了一家星级酒店任前台,在培训了一个星期后,她就熟练地学会了使用电脑,帮助客人办理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