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悬疑录:最后的狄仁杰_作者:唐隐(178)

2020-12-28 唐隐

“原来如此,学生受教了。”

正说着,二人来到了院子中央最大的一所禅房前,禅房门前已然站立了位须发皆白的僧人,双目微瞑,两手合十朝二人行礼道:“二位施主,老僧这厢有礼了。”

狄仁杰猛地一愣,盯着这个老僧看了半天,赶上去紧握住他的双手,热泪盈眶道:“了尘,是我啊。几年不见,你怎么老成这个样子了?”

那了尘也紧握狄仁杰的手,哽咽半晌,才叹口气道:“是怀英兄啊,好久不见,好久不见啊。了尘知道你操劳国事,殚精竭虑,真是太不容易了。今天怎么得闲过来?”

狄仁杰连连摇头,端详着了尘失神的眼睛,突然叫道:“了尘,你的眼睛?”

了尘惨然一笑:“已经完全看不见了。唉,看不见也好,眼不见心就更净了。”

狄仁杰默然,站在原地发呆。还是了尘招呼道:“怀英兄,今日你不急着走吧,不急着走就请屋里坐,咱们好好聊聊,难得啊。还有那位施主……”

狄仁杰这才想起来,忙给了尘和宋乾互相做了介绍。宋乾才知道,这位了尘大师是译经院的掌院大师,亦是狄仁杰多年的好友,近年来狄仁杰忙于国事,很久没有过来走动,却不料了尘多年的眼疾恶化,已几近失明了。

在了尘素朴的禅房内,三人枯坐良久。狄仁杰的心情异常沉重,半晌才长叹一声,道:“了尘大师,我近来常常会忆起往事,尤其是我们几人初次相遇时的情景。”

了尘颔首:“我也一样,自双目失明以来,我的眼前常常出现的,除了无止境的黑暗外,便都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那一切竟都历历在目,宛如昨日。怀英兄,还记得曹丕那首感念建安诸子的《又与吴质书》吗?”

狄仁杰苦笑,低沉着声音念起来:“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

他的声音颤抖着,念不下去了,了尘接着吟诵:“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念到最后几个字,他的声音凄怆,几近恸哭。

宋乾惊惧地发现,泪水在狄仁杰的眼中凝集闪动,只听他喃喃道:“这么多年我都不愿去想的事情,最近却老是在脑中徘徊。多少次梦里,我又见到他们,汝成、敬芝,还有……她。”

了尘低着头,缓缓吐出两个字:“郁蓉。”

听到这个名字,狄仁杰浑身一震,脸上的神情倏忽间爱恨交织,终于呈现出无限的凄怆,他重复着一遍遍地念道:“郁蓉,郁蓉……”

往事,就这样轻轻掀起落满尘埃的面纱,朝他们走来,并将最终把他们拖入自己的怀抱,一起堕入到命运的无边轮回之中。昙 花

那是整整三十四年前,唐高宗乾封元年,仲夏。

狄仁杰时年三十六岁,在河南道汴州判佐的任上恰满十年。显庆元年明经中第以后,他便被派放到这个位置,成了大唐一名从七品下的地方官。初涉宦海,这个起步不高不低,但是狄仁杰很满意,作为一个意志坚定、刻苦实干而又野心勃勃的年轻人来说,能够从地方的实际工作做起,积累经验,培育耐心,都是个不错的选择。在汴州判司这个职位上,狄仁杰历迁了司功、司户、司法等各曹参军的具体职务,最后在法曹参军的位置上找到了最适合自己、最能发挥才能的一片天地。

仲夏之夜,暮色中总飘浮着夏堇和萱草清幽的香气,坐在汴州刺史府的衙署中,狄仁杰习惯地翻看手中的案卷,回顾着白天所处理的全部公务。衙署中除了他已经空无一人,狄仁杰从来就是走得最晚的,倒不是为了刻意彰显自己的勤劳公事,只是慢慢培养起来的习惯,利用这段独处的时光,来反省自身的行为,保持头脑的冷静。这也渐渐成了他每天忙碌之后最大的享受。

呼吸着夏夜清新的空气,今天狄仁杰头脑中反复盘旋着的,是昨天刚收到的恩师阎立本的来信。工部尚书阎立本是朝中重臣,太宗朝起就深得重用,本来是不可能和他这么个地方小官吏扯上关系的。然世事难料,就在两年多前,狄仁杰被本胥吏诬告,时任河南道黜陟使的阎立本考察地方吏治来到汴州,便亲自处理了这起举报事件。阎立本可谓慧眼识珠,一番详细深入的调查之后,不仅认定举报之事是毫无根据的诬陷,还进一步查明狄仁杰吏治清纯,才干卓著,对他大加赏识,甚至盛赞其为“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狄仁杰因祸得福,从此与阎立本结下师生之谊。对于这样的交往,狄仁杰处理得十分低调,他绝不希望因此而落下趋炎附势的名声,即使阎立本对他有特别的提拔和重用之举,那也只能缘于他自身的才干和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