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悬疑录:最后的狄仁杰_作者:唐隐(222)

2020-12-28 唐隐

袁从英并不多话,只是点了点头,便去牵那匹东倒西歪的骆驼。狄景晖走了这三整天,头一回看到个房屋,觉得比皇宫还要舒适,赶紧朝屋内走。进得屋中,墙根下居然还有张土炕,狄景晖再顾不得其他,往满是灰尘的土炕上一躺,便再不想动弹了。

武逊带着突厥驼夫和另两峰骆驼又上路了。他把袁从英一路骑来的马匹也留给他们,还卸下一大木桶的水、一大包馕和干面条、火折,甚至还留下了一罐子油和一小袋盐,这些东西都装在一个大包袱里,武逊提进茅屋往地上一搁,就赶紧和袁从英招了招手,头也不回地走了。

武逊带着另外两峰骆驼和驼夫们沿着河床向前走了很久,心里仍然很不是滋味。他只能一遍遍安慰自己,这个地方有水有食物,相对也比较安全,这三个人要过上几天是没有问题的。只要自己把剿匪团整理好,必然派人回来接他们。武逊自言自语着,老子我还不是为你们着想,你们真要到了伊柏泰,才会知道那里有多可怕,到时候我可顾不上你们这大的小的三个累赘啊。

袁从英把骆驼和马都拴好在茅屋后的胡杨树上,等它们津津有味地啃起多汁的胡杨树根,就去茅屋里面查看起来。茅屋的角落里有柴堆,他走过摸了摸,发现大部分是湿的,茅屋顶破了一大块,肯定是下到屋里的雪慢慢融化,把木柴都浸湿了。他从柴堆顶上捡出些稍干些的,搬进土屋。这土屋大概冬季之前还有人居住过,土炕上面铺着厚厚的茅草,狄景晖四仰八叉往茅草上一躺,觉得比前两个晚上在帐篷里睡地下要舒服得多了。韩斌也累坏了,趴在狄景晖的身边整个人都转进茅草堆,只露了个脑袋在外面。

袁从英把韩斌从茅草堆里拎出来,让他负责点干柴烧炕。屋子中间有个大树桩,看来是当桌子用的,他就把武逊扔在茅屋的那一大包物品也拿过来放在桌上,慢慢翻看,居然还找出几支蜡烛。天色已经渐暗,韩斌把火炕点着了,袁从英就着炕洞中的火燃亮一支蜡烛,又从地上捡起块铁皮当烛台,滴了点烛油在上头,蜡烛站牢了,这点点微弱的红光和炕洞里熊熊的火光在一起,竟给这大漠中孤零零的土屋,带来了久违的家的感觉。

土炕上暖烘烘的,狄景晖躺了一会儿,觉得缓过点劲来了,就听到自己肚子里咕咕直响。狄景晖从床上一咕噜爬起来,开始在屋子里到处转悠,东翻西找。

袁从英等他折腾了一会儿,才问:“你在找什么?”

狄景晖一边继续翻着,一边道:“找锅子啊,今晚咱们有火有油还有盐,别再吃那个冷冰冰的馕了吧,再吃我就要吐了。你这包袱里不是有干面条嘛,咱们下点面吃如何?”

袁从英随口应道:“行啊,只要你能找到锅子。”

韩斌听说有面条吃,也来了劲头,跟着狄景晖一起在土屋里乱翻,被狄景晖朝旁边一推:“去!你到那个茅屋里找。”

“哦!”韩斌扭头就跑去茅屋。

袁从英把油、盐重新收回到包袱里,对狄景晖道:“我去周围看看。”便出了房间。他沿着河床来回走了一段,月光很明亮,将整条延绵的河床映照得异常清晰,比两旁低了足有丈余的河床上隔不多远就有个积水的坑洼,在月光下反射出银色的光,袁从英特意凑到其中的一个水洼旁看了看,积水已被尘土沾污,人是没办法饮用的。

东南方的天边,一轮新月之下,天山山脉雄浑的黑色山脊闪烁着神秘的光辉,自它而下,则是沙丘的影子高低起伏、连绵不绝,一直来到近处的胡杨林后。在这整片不见边际的穹庐旷野之中,寂静中似乎总有难以言传的凄婉和孤独,从久远的过去而来,又将人的思绪引向难以捉摸的未来。

围着他们暂居的小土屋,袁从英绕了个大大的圈子,仔细观察了周边的全部情况。他发现,牧人选择在这个地点作为落脚点,是经过周密思考的。如果真像武逊所说,夏天前面的河床充溢河水时,这条河流就既是天然的屏障,可以阻隔来自对岸的野狗和狼群的攻击,又可以为人畜带来沙漠中最宝贵的水源,屋后的那片胡杨林,同样挡住了大漠上的沙暴,也是一重很好的保护圈。袁从英在四周的硬地上还发现了好几个凹陷下去的土坑,看去是人力所为。从土坑里已被烧成黑色的泥土来看,这几个土坑是专门用来点篝火的。袁从英蹲在土坑边细细搜索,还找到了好多块烧得黝黑的铁条和铁片,像是烧烤食物时候用剩下的。看来这些篝火堆不仅被用来吓退企图靠近的野兽,同时也帮助在此暂居的牧人们烹饪美味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