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悬疑录:最后的狄仁杰_作者:唐隐(285)

2020-12-28 唐隐

然而,这一切只不过是一连串危机的开端,武周圣历三年的初春,所有跌宕起伏和惊心动魄的故事,才刚刚拉开序幕。

洛阳城外的洛水亭侧,茶楼林立,酒摊四设,杨柳青青和着弦歌三叠,多少离人执手相看泪眼,此去一别,便是天涯永相隔,良辰谁与共。

洛水亭中,有一位老者负手而立,褐色的常服在微风中飘扬。亭内亭外的人们,个个沉浸在离愁别绪之中,并无人识得眼前这位素朴的老人。他的身躯依旧伟岸挺拔,端严的面容却隐显疲惫,他接过身旁青衣家人捧上的酒盏,双手平平端起,慈祥的语音中隐含着始终不变的威严:“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啊。来,梅先生,老夫就在此敬上这杯离酒,祝梅先生此去一路顺风,前程似锦。”

梅迎春赶紧躬身,举起双手接过这杯酒,毕恭毕敬道:“狄大人,今日您亲自来给在下送行,梅迎春真是诚惶诚恐,感激涕零!”

狄仁杰微微摇头,含笑道:“嗳,梅先生过谦了。梅先生是我大周的客人,自当以礼相待。今日老夫只不过是略尽地主之谊罢了。”

两人共同举杯,一口饮下手中的酒。狄仁杰又含笑举目,视线缓缓扫向亭外,那里站着梅迎春在突厥巴扎中收下的随从阿威和马夫苏拓,苏拓牵着的正是梅迎春的神驹墨风。稍远处停着辆马车,车前轴上坐着个满脸络腮胡须的高大汉子,虽然乔装改扮,狄仁杰仍然可以认出乌克多哈那双悲伤的眼睛。车里隐约传来婴儿嘹亮的哭声,苏拓婆娘一个人要照料自己和乌克多哈的两个小子,想必是有些忙乱吧。

顺着狄仁杰的目光,梅迎春也回头看去,不由会心一笑:“在下来神都一趟,收获真是不小啊。”

狄仁杰颔首,神色转成肃穆:“梅先生,你此次神都之行,最大的收获却是为老夫、为大周所得。今日,老夫便要代表大周的子民,代表两国边境的百姓,谢谢你!”说着,他朝梅迎春深深一揖。

“狄大人,您这是……”梅迎春慌忙相搀,狄仁杰重新抬起头时,眼中已有泪光点点。

春风荡起亭外的柳条,狄仁杰伸手折下一枝,凑到面前轻嗅,清新的草木之香沁入肺腑,将柳枝递到梅迎春的手中,狄仁杰语重心长地道:“梅先生,有缘之人方能倾心相交。请收下这支杨柳,你我从此便是海内知己。虽然来去匆匆,相聚短暂,老夫却能肯定,梅先生雄才大略、志向高远,终有一天如鸿鹄凌空,鹤鸣九皋。老夫只愿梅先生能始终心怀苍生之福,黎民之幸,愿大周与突骑施永结盟好,共赴昌盛。”

这些天来,正因为梅迎春帮助破获了默啜可汗与二张的阴谋,狄仁杰与梅迎春纵谈西域局势,几乎无所保留地探讨了突骑施崛起于西域的种种可能。狄仁杰告诫梅迎春,目前默啜可汗的东突厥第二汗国气势汹汹,而西突厥内部则部落林立纷乱不堪,任何一个单独的部落都不具备与东突厥争夺西域统治权的实力。而今之际,只有趁大周与东突厥互为掣肘,东突厥无暇西顾的情况下,先在西突厥内部取得统一,壮大自身的实力,有朝一日才能图谋更大的发展。今日突骑施与大周缔结坚固的同盟,是最为明智的策略。梅迎春深以为然。

此刻,梅迎春接过狄仁杰手中的柳枝,强抑激动的心情,郑重地道:“狄大人,您的心愿也是梅迎春的心愿。”

狄仁杰欣慰地点头,环顾着周遭忙碌送别的人们,还是忍不住感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一别,就不知道能不能再相聚了。”

“狄大人!”望着老人沧桑的面容,梅迎春也不禁神伤,想要说句抚慰的话语,又不知从何说起,踌躇几许,梅迎春勉强笑道,“狄大人,当初您也是在这里送别的狄公子和袁将军吧?”

狄仁杰微微一愣,半晌才轻声叹道:“那时候,老夫并没有送他们。”

“啊?”梅迎春怔了怔,狄仁杰抬眼看他,温和地说:“他们是老夫的孩子,孩子们远行,老夫实在不忍相送。”梅迎春频频点头,双眼竟有些模糊了。

“说到这里,老夫还有件事情相托。”狄仁杰黯然地笑了笑,朝肃立身边的狄忠招手,狄忠会意,捧上一个包裹。狄仁杰接过包裹,双手微微有些颤抖:“梅先生,你此次西行,应该会经过沙陀州和伊柏泰。”

“是的。”梅迎春小心翼翼地回答。

狄仁杰缓缓揭开包裹:“梅先生,老夫想请你帮忙,将这些银两带给我那两个孩子。”顿了顿,他苦笑着指指包裹中的银锭,“并不多,不敢太麻烦梅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