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很心动, 但初华要赶时间,不能用这么高大上的乐团了,充满遗憾的婉拒了,“来不及了,有啥算啥吧。”
招宝点点头,退到一边不再说话,以防扰乱初华的思路。
而这边拿到曲谱的小青,刚刚打了手势,示意自己准备好了。
初华的曲子并不复杂,曲调悠扬婉转,透露出一种活泼轻松的愉悦,刚刚短短几分钟的播放,初华显然记住了场景中的情绪基调。
而刚刚影片的那个片段中,女主居住在一片宛若世外桃源般的清静竹林中,守着一坐竹庐生活,还是古装打扮,于是初华选择了中国传统乐器。
在来之前,初华就在公司的“演技进修室”里,以张导为搜索关键词,对他过去的作品做了一点功课。张导从没有拍过喜剧片,通常都是跌宕起伏,转折出人意外的正剧。
而张导这部制作,更是从选角开始就展现了自己的专业性和高要求。甚至在当前阶段的招募中,连角色剧本都是保密的,这次面试,更是只给出了部分人设特点,和几个剧本片段。
初华也不能提前获知剧本是怎样的风格,但他盲测,这故事不可能这么简单。
按照张导以前电影一贯的尿性,前面的基调越快乐,后面就会失去的越惨烈,产生对比明显的悲剧色彩,让剧情波荡起伏,才会更扣人心弦。
初华时间紧迫,只够做完40秒的基础主旋律,他选用了扬琴为主调,扬琴的乐器音色清透明亮。
正在初华想找点别的乐器压进去时,却被告知时间已经用尽。
他来不及编和弦了。
扬琴的音色太过轻快,又是软件曲库的电子音,表现不出真实乐器的灵魂。这种单一乐器的表现力度太单薄,更不能将初华所理解的电影主题——欢快之下隐藏的那一丝隐忧表现出来。
初华没有办法,只得寄希望于小青,希望他的声音能补足自己的曲中表现的薄弱。
如今的味道,缺了一分。
作为一个编曲,他清楚每一个细节都弥足轻重,缺了一分的细节,便是差了十分的火候。
他按下了播放键。
前奏响起,就立刻吸引住了张导的主意,他手机对着小青,就等着小青张嘴,看看他能唱出什么样的曲子。
大概十几秒后,小青的声音加入了这段音乐。
……令人意外的是,他的部分竟然一句歌词都没有。
只是吟唱。
这次的小青不再像女团潜伏那会压着嗓子,用了更加低沉清亮的单字节吟唱发声,追随着扬琴编织入这段如湖水般流淌的音乐,他的声音在高昂处显得活泼欢愉,却在低音回转处婉转地藏住了忧思。
初华很是惊喜,小青的声音为他的编曲提供了新的层次,但是……还是不够。
太单薄,太简陋了,若是能给初华再多十分钟,他当可再加进去一段……
还没等初华想出最优解,最后十秒,一段横空出世的箫声,将初华想要的风格,殊途同归的奠定出来。
吹箫的人是招宝,他不知从什么地方掏出了一管箫,给他吹了个继续和弦,最后收尾时,箫声浑厚苍凉的音色,生生将扬琴流于表面的欢快压下来,让声声悠扬外,添加进了一份不一样的意味。
这个点睛之笔的收尾,让这短短的40秒钟的无歌词纯乐,竟然呈现出了远远超乎于预期的完整性和层次感。
也或许是剧组方本来就没有太多期待,骤然听到这远高出心理预期的音乐,觉得尤其惊艳。
张导作为整部电影制作的总导演,最核心的统筹位,之前为ost烦恼已久,如今初华这短短40秒的背景乐,几乎完全贴合着这个故事的脉络,不仅讲出了开头的不知愁,还承上启下的将接下来的波澜预示。
他甚至有些惊了,又仔细想了一遍自己的保密工作,确定剧本没有流出,是面前这个小初总和他心有灵犀,才给了他一个大惊喜。
就连张导手机里的女儿也彻底愣住了,她以为小青要唱歌,没想到居然只是一段和声。
可这段仙气飘渺的和声,配上刚刚那段出尘的音乐,简直像是什么大场面的制作,太带感了!
张导女儿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啊啊啊啊啊啊啊——!”
尖叫声让张导回过神,“好了好了,女儿不哭了,爸爸也要工作了。”
挂断电话前,张导女儿拼尽全力的安利自家爱豆:“爸爸!让小青唱主题曲!让他给你跳舞!给他一个角色!他可厉害……”
“女儿啊,电影领域的工作,爸爸有自己的标准。”谈及工作中的态度,张导一改刚才的慈父形象,没有丝毫让步,“一切都要用实力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