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前男友成了国民CP_作者:顾了之(90)

2021-01-17 顾了之

可她和沈霁相似的性格或许源于同一样事物,那就是他们不完整的家庭。并且直到今天,他们还活在这种能量里。

所以他们之间始终无波无澜。

而有一个人的能量,是跟他们截然相反的。

梁以璇皱起眉来,艰难地吞咽了下:“可是擦出火花的过程也是彼此伤害的过程,那样不是很痛苦吗?”

“不需要磨合的是朋友,是知己,需要磨合的是伴侣,这是一条必经之路。”

梁以璇好奇地偏过头去:“那在磨合的路上,会不会因为过程的痛苦而冲淡了对彼此的感情呢?”

“当然有这种可能。但我想爱的本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向往,你向往成为他的样子,渴望从他身上汲取到你缺失的能量,所以你才会爱上他。只要你没有冲淡对这种能量的渴望,也就不会冲淡对他的渴望。”

像是心底猛地坍塌了一角,梁以璇忽然在这种失衡的眩晕中明白了,为什么四年前的她,会那样轻易地被一个素昧平生的男人吸引。

不是因为他漂亮的皮囊。

也不是因为他周身的光环。

是因为她渴望拥有一副像他那样,滚烫炙热,自由自在的灵魂。

而直到今天,这一点依然没有改变。沈霁偏过头, 观察着梁以璇若有所思的反应。

前天晚上,程诺跟他说“不去努力试试怎么确定”“大不了试一试再放弃”,他说服自己, 那就最后再试一试。

然后他发现, 就连在洗碗这样一件小事上产生分歧时,他也没有“能量”去和梁以璇“较劲”。

而此刻, 当他搬出这套理论来试探梁以璇, 发现她没有提出异议, 他就更加确定, 这尝试该到此为止了。

理论只是一种佐证, 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

但当梁以璇听到这番理论以后,第一时刻代入了她自己的情感立场, 他也就看明白了她的选择。

也许在旁人看来, 他这段日子的驻足观望, 以及这点尝试只是隔靴搔痒。

但对他来说, 他已经习惯在职场上把控风险, 他的职业要求他对事物的各方各面保持严谨的审视, 从而在风险露出苗头时立刻作出决断, 及时止损。

这种根深蒂固的习惯让他对待感情也成了这样。

有时候他会有点羡慕边叙, 因为边叙对人的爱和憎深刻真切, 利落分明。

而他却似乎总在一个中间值,没有“非谁不可”的必需。

所以这样就已经足够了。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过是对双方,甚至三方造成多余的困扰和伤害。

沈霁移开眼去,像松了口气似的,轻轻笑了一声。

梁以璇听见这声笑,回过神看向沈霁, 迟疑地问:“你是怎么……看出这些的?你好像很了解我。”

她不记得她跟沈霁提过自己的家庭背景。

沈霁想了想,对摄像师指了指镜头:“不好意思,镜头方便回避一下吗?”

或许是两人的对话太精彩,摄像师想极力争取一下:“沈先生放心,涉及到隐私的部分一定会剪掉的,要不这样,这段成片播出之前,我们先给您检查剪辑?”

沈霁点点头答应各退一步,然后回头跟梁以璇解释:“还记得我跟你提过的乔理事吗?上次和你说过,她先生是我职场上的前辈。节目播出以后,他们夫妻俩跟我提过一些你家里的事。”

“是这样。”梁以璇恍然明白过来,默了默,犹豫着说,“那既然你知道我家里的事,照你刚才说的,我身上有什么吸引人的能量?我觉得我好像只有负能量……”

“怎么会,”沈霁摇头一笑,“你不知道荆棘里开出的花多漂亮吗?”

梁以璇一怔。

沈霁指了指她怀里的那束百合:“如果不是担心观众在花的含义上过度解读,我可能不会送你百合,会送更像你的玫瑰。”

“玫瑰?”梁以璇惊讶反问。

“大家提起玫瑰,第一印象就是热情奔放,你可能也觉得自己跟它完全相反。可是玫瑰还有一个特质是带刺。”沈霁回想着说,“我第一次看你那场《垆边》的时候就在想,怎么会有个小姑娘既单纯得像白纸一张,又有一股不知从哪来的韧劲,犟得像长了刺一样。”

“可惜我这年纪对人对事都看得淡了,也少了好奇心,否则我当时或许就会去认识认识你。”

梁以璇愣愣的,缓缓眨了眨眼——

那一场《垆边》,沈霁没有来认识她。

可是边叙来了。

梁以璇带着一种探索的心情,回舞蹈中心再看了一遍《垆边》。

在一模一样的剧场,听着一模一样的交响乐,看着台上的B角跳着和她一模一样的舞蹈,梁以璇开始回想去年十二月,她是用怎样的心境完成了那一场《垆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