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自从接触了道术之后,竟然稀里糊涂的遇到了这么多事情,可能这就是命吧,不过我倒是能理解自己为什么会遇到这么多奇怪的事,因为我会这些,所以才会接触到一个常人所接触不到的世界吧。
“李浩,有兴趣听听我的故事么?”卢晓彤抽着烟,淡淡的问道。
“你想说的话就说吧。”
“我出生在一个考古的家庭里面,我的父母都在考古队工作,他们也是在工作的时候认识的,后来结婚有了我,从我懂事开始,几乎我就是在工地上长大的,因为我父母亲工作的原因,他们基本上一年有三百天是在外面的,因为我没有人照顾,所以也就跟着他们一起在工地上面。
不过我的爸妈对我很好,他们每天除了工作之外会抽出很多时间来陪我,陪我玩陪我说话,说真的我觉得自己还是挺幸福的。
只不过在我十岁那年,我的父母跟着队伍进了一座山林之后就再也没出来,当时他们是发现山林中有一座古墓,然后他们一对人就带着设备进了山,我因为年龄问题,就留在了营地等着,只是没想到这一等就是十五年。
考古队失踪后,国家甚至派出了军队去搜索,只不过始终没有消息,后来这个古墓的所有资料都被封存了,我找不到关于这个古墓的任何记载,后来我考上了研究生,也是考古系,通过原来父母留下的关系我进入了考古队,我就是想知道那一年究竟发生了什么,我想找到关于我父母失踪的真相。”
听完卢晓彤的话,我没有回答她,这也是个苦命的人啊,这种情况下,凭她一个女孩子,想要找出关于事情的真相,想必是难如登天。
“祝你成功吧,加油。”我只能这么安慰到,其他的话实在不知道怎么说。
“谢谢,借你吉言。”
我笑了笑,丢了烟头,回到了车厢中,不多一会,列车缓缓的进站了,我提着行李下了火车,透过车玻璃,像车厢里面的三个人挥了挥手。
茅山!我来了!其实要是说起来的话,我们李家用的符咒和法术追溯起来的话应该是属于三清里面,上清派的一个分支。而茅山正是上清派的发源地,被称之为“上清宗坛”。
其实关于三清我还是在很多方面了解了一下的,三清指的是玉清、上清、太清,这三个派别是道教最高尊神,太清之主乃道德天尊就是太上老君,玉清之主为元始天尊,上清之主是灵宝天尊。
所以如果真的算下来的话我李家这一门的应该拜的是灵宝天尊,而茅山则恰恰就是灵宝天尊的道场。
其实在江苏省境内,有两座茅山。一座在长江以南的金坛市与句容市交界处的茅山,称南茅山;另一座在长江北岸的兴化市,叫北茅山。
在清代乾隆年间,以考证考据而闻名天下的扬州学派代表人物任大椿在《过茅山碑记》中说:「北茅山为三茅真君初炼道之地」。
这就是说,西汉景帝时期,茅盈、茅固、茅衷弟兄三人最初在北茅山修道拯民,因而称为茅山。后来他们受请往江南句曲山,这才有了南、北茅山之分。
早在汉代,陕西咸阳,有茅氏三兄弟,兄茅盈,二弟茅固,三弟茅衷,看破红尘,写下“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的感叹,遂寻山修道。他们披星戴月,餐风宿露,昼夜兼程,行至黄海之滨,见一高山,林木参天,绿荫蔽日,芳草如茵,香茅遍地,便留山隐居,修道养性,采药炼丹,济世救人。
日久,茅氏兄弟,终成正果,名列仙班。后人因此建三茅道观,称他们为三茅真人,称山为三茅山。慕名来山学道者、求医者,不绝于途。其时,江南金坛一带,瘟疫流行,闻江北茅山有三茅真人道法高超,医术高明,能治百病,便来人求治,三茅真人欣然前往,居句曲山华阳洞。
经真人救治,病愈者数百人。三茅真君仙逝后,人们感恩戴德,建庙山巅,塑像供祀。此后,句曲山改称南茅山,江北三茅山改称北茅山,简称茅山。
这边是茅山的起源了,当然这些东西并不是什么隐秘,而是我从景区简介上面看到的,然后就写出来给大家看看吧,没什么特别的。
咱们有书则长无书则短,我一路就这么一边看着风景,一边爬山,累了就坐下歇一会,看着周边的景色感觉还是很让人开心的,毕竟茅山自古以来就有上古福地之称,景色那是没话说。
就这么一路走着,当我爬到茅山主峰大茅峰顶的九霄万福宫的时候已经是多半天之后的事了,单单就爬山这一项就累得我和孙子一样,这倒不是我体力不好,而是我有点傻没带点吃的,虽然说途中有商贩再卖东西,但是总归还是有点体力不支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