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捡回来的豪门小娇妻_作者:简单贰壹(142)

……

时间一晃而过,距离村里掀起盖大棚热潮,已经过去十多天。

西北风“呼呼”的刮,冷的人在外面站不住,一张嘴就全是哈出的白气,没有人愿意在这个时候出门。

但是江白却不能躲在家里。

他要去大棚,还要去村子里那些盖大棚的地方去,这是他曾经答应过的事不能懈怠。

江白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戴着帽子、围巾和手套,还嫌不够又戴上口罩,把整张脸完全遮住。

“赵婶。”江白第一站,就是赵婶家盖的大棚,“进度不错,快盖完了。”

十多个人,正顶着寒风呼啸,艰难的搭着架子,把一根根竹子还有木头固定在一起。

一个个脸冻的通红,手一会儿就放在嘴边哈气,再搓几下手暖和一下,接着再继续干活。

“今天架子就能搭完。”赵婶眉开眼笑,“很快我们也能种菜,你可要多教教婶呀。”

“只要我会的,都会教。”江白笑道:“不会的,我们共同学习。”

这段时间,江白下了苦功夫,专攻大棚蔬菜种植,比上学时还用心。

高高的大棚架子就快搭好,江白也为赵婶她们行动力赞叹:这种天气,还能想办法把大棚盖起来,无愧劳动人民智慧最伟大。

“看着就结实。”江白说:“赵婶,不用担心风雪的时候会出现问题。”

“还不是要谢刺头。”赵婶高兴的说:“他帮了那么多忙,不但借工地上用的工具,还亲自过来教我们怎么搭建,可是省了不少的事。”

江白:也省了不少钱!

开始只有十多家盖竹木大棚,后来在沈少乾的帮助下,节省不少时间和投入。

又陆续有几家跟着搭建。

这一个村子大概七十多户,现在有二十来家开始种大棚,江白估计明年能达到大多数人加入。

在外面一个人打工,挣钱多的人不提,一个月两三千块的中年人,估计都会选择回来,在家里种大棚。

“我再去其他家看看。”江白站了一会儿,感觉寒风已经刺透衣服,“估计他们这几天都能建完。”

“去吧。”赵婶没有留,看着他有些发抖,“来回走走省的冷。”

江白一路小跑,去了一家又一家,每家的地不挨着,但是间隔也不远,他就像视察一样看了一圈儿。

隔不远的地方,就会有一帮人忙的热火朝天,就有一个渐渐成型的大棚架子。

在这寒冷的万籁俱寂的季节,增点了一点人气一份活力。

“江白。”

“江白。”

他每走一个地方,就是不像跟赵婶一样唠会儿嗑,也是有不少人跟他打招呼,偶尔会停下说几句。

他们都知道江白是来看他们进度,顺便再看看有什么困难可以帮一把。

大家都高兴的和江白摆手,有的还凑上来说几句,这种掩藏不住的感激,江白能看得出来。

哪怕他感觉到冷,想要早点回去,还是耐心的走完一家又一家,在每个大棚附近都停留片刻。

……

“江白,江白。”

在江白回家的时候,半路被人叫住,他仔细一看是几个生面孔。

“我们都是本村的。”王秋雨满脸笑容,“刚从外地打工回来。”

“哦。”江白点点头,不知道她们叫住自己干什么。

这几个人比较年轻,最大的也不过是三十来岁,这个和自己说话的就是其中岁数最大的一个。

“我们听村里人说,你心眼好,没少帮村里的忙。”王秋雨大力的夸奖江白,“大家都很感激。”

其她几人也点头,她们回来听到不少江白的好话,就想着认识一下,这才主动凑上来。

“说这话就见外了。”江白弯了弯眼睛,“都是一个村的,互相帮助不是应该的嘛。”

“话不能这么说。”王秋雨道:“别的村,若是有发财的路子,都是自己捂着谁也不告诉,哪像你似的想要帮着村里人致富。”

江白:“……”

自己捂着也没错,不是有那么一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自己还吃不饱肚子,这个时候能去管谁?

“江白。”王秋雨话比较多,“听说你是大学生,又这么能挣钱,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挣钱的路子?”

“啊?”江白傻眼,还带这样的吗?

自己又不是财神爷,随便就能让别人挣钱。

“没有。”江白摇头。

“唉!”王秋雨叹口气:“想着也是,若是你能在别的地方挣钱,也不会来我们村辛苦种地了!”

“你们不喜欢种地,外出打工也不错呀。”江白说。

“还不是想着在家陪陪孩子。”王秋雨说:“在外面我们挣的也不多,哪怕是在村子里能一个月挣一千多,我们也不愿意外出把孩子扔在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