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之前,她也很好奇这个问题。
……
这天晚上梦境很甜,像爱丽丝的梦境,兔子在树林穿梭,挂钟在童话世界里指向时间,红桃皇后引导在前。整个世界都像是一种助力——
当她,想要见他。
梦醒有痕,从微熹的光里醒来,晏歌还记得梦的内容。
因而,就在两三天后的晚间,一首歌曲的demo在发布瞬间,旋即挂了热搜,又在半小时内先后屠版了各大音乐软件,成为实时搜索第一名。
一首,一分钟二十秒的歌曲demo。
歌名:恋曲
作者:晏歌
与以往唱的那些歌不同,这一首是晏歌的原创,词作曲都是一人操刀。
而众所周知,原创对创作者的要求很高。
有的人会唱歌,但不会写歌。
有的人会写歌,但作曲不行。
会写歌会作曲的,往往都是写给别人的,自己并不会唱。
音乐也是艺术的一种,而艺术创作都需要天赋。所以,于一般人而言,能在唱歌、写歌、作曲三个领域中的任一领域出类拔萃,已经是上天赏了饭碗。
如果说,能在三个方面都面面俱到——
这是吃了几粒花生米啊?
因而,对着这首原创的《恋曲》,众人的本能反应是:可能,大概,也许,不会,那么,好吧。
不把话说死,以防被打脸。
毕竟在《直播指南》里,大家是怎么被打脸的,那简直是历历在目,还特别刻骨铭心。
开始大家以为,她是平平无奇的素人。
然后大家以为,她唱功肯定不如毛可意。
再然后又以为,她在维也纳时的表现会不尽如人意。
再再然后,无一例外,这些以为,全部被当场打脸,原地反击。
众人:“……”
乌乌妈妈我再也不敢在互联网上随便说话了!
……
马哲基本原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谨慎起见,对着这首歌,网友们持保留意见,没有先开麦,而是先听歌。
在互联网上,听一首歌需要三步。
开手机。
戴耳机。
开播放。
十秒后,众人:“……”
嗯嗯挺甜,不错子。
二十秒后,众人瞳孔地震:“……”
这,这是……这是什么感觉?
三十秒,四十秒,五十秒……无声无息,不觉时间流逝,八十秒后,众人:“……”
这期间音符在字里行间跳动跃出,那音乐宛如电流,从耳机线顺流而上,经过耳膜直抵中枢神经。
直至八十秒,音乐止息。
在那demo播放的全过程,因为心绪沉浸,戴着耳机的众人也不自觉地闭上了眼,完全浸没在歌声的世界。
而此时,歌停,大家也不约而同霍然睁眼,垂死歌中惊坐起!
如同电流滚遍全身,这,这种感觉是……
触电!
爱的魔力,转圈圈!
呜呜妈妈,好甜啊!
……
听着歌,出于情绪的起伏震动,大家都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只是站的地方又有所不同。
有人在书房里站了起来,无人看见,safe。
有人在机舱里站了起来,旁边的大叔:“小伙几,里别着急,还有一小时才到地内。”
“……”
有人在大学课堂里站了起来,讲台上正愁没人回答问题的选修课教授眼前一亮:“很好,有同学主动请缨了。那就请你回答一下,鲍德里亚在《论消费社会》中主要阐述了哪些观点。”
“???”
鲍德里亚是谁???
就在那个demo发布的晚上,不少地方的本地新闻里都播报了意外事故。
有的是走路撞树上的。
有的是走路撞电线杆上的。
有的是走路撞人身上的。
撞的地方各异,但相同的是,他们撞的时候,耳里都戴着耳机。
因为走路戴耳机频出意外事故,以至于交通部门甚至在官V里发布微博提醒——配图却是《恋曲》的封面:【回家听,才安全。[狗头]】
苏子的赞转评固然是标配了,与晏歌相熟的圈内人如傅珺之流也帮着转发做宣传。此外,竟还有都市小甜剧的策划人艾特了晏歌,直接表示demo如果有完整版的话,想买下版权做主题曲。
艾特晏歌的人不只一个,表达的意思也相似:都是想买版权做商用。
Offer迅如闪电,广大网友表示瑞思拜。
@绕梁之歌V:【小歌发个微博就有这么多offer了[牛]】
@草莓一斤四十块:【呜呜球球了马上的秋招我也想有这样的好运!!!】
后来转评越来越夸张,甚至变成了“转发这个晏歌你就能获得1个好offer”、“转发这首恋曲你就能变成offer锦鲤”,营销号一看:这现成的热度不蹭白不蹭,几家营销公司联动转发,还有比较上心的做了整理,是张从晏歌上节目以来收到offer的一览表。往表上扫一眼,从《直播指南》第一期开始,几乎是上一期节目就收一个offer,有几次还拒绝了——简直offer界锦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