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小子VS美大叔_作者:七片(75)

2018-02-17 七片

  顾晨看着她惊喜的脸,眼神有些微妙:

  “他很聪明,单纯看照片也会哭。医生正在做实验,发现他只看着照片会哭,只听我的声音见不到我也会哭,但听着我的声音看着我的照片,就不会哭了。”

  向楠怔了一瞬:这是什么原理?

  她平时有了解过一些心理学的疾病,各种稀奇古怪的症状,比如有人会怕镜子什么的,达成什么什么条件就会怎样怎样的疾病,她都觉得好玩,真的遇到真事了,她才知道,这真的是相当沉重的事。

  顾晨看着她困惑的样子,也没法给她解释什么。

  在他看来,很多精神科心理学等方面的东西,诊断或治疗的方法都很多,但是大多缺乏循证医学的证据。

  医生也只能通过这一现象,给出一些尝试性的建议或者治疗方案,具体是否有效又要说“因人而异”。

  倒是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向老妈,一边瞥了眼顾晨面色沉沉的样子,一边观察着医生眉宇间淡淡的愁色,心中已经有了某些判断。

  医生最后对顾念的病情做总结的时候,向老妈也跟着听了,不过一直没有吱声,只在医生把一切都交代清楚后准备要离开时,才开口说了一个请求:

  “顾先生,不知道能不能让我和这位单独聊聊?”

  医生是个看上去三四十岁的男子,有点摸不清向老妈的身份,不禁看着顾晨问:“这位是……”

  向老妈主动自我介绍:“我是顾先生的朋友,是一名老师,之前因为一个学生而接触过类似的疾病,所以过来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我姓简。”

  医生看向老妈确实特别亲和,看着就像是会和学生打交道的老师,他目光隐晦地看了顾晨一眼,而后点点头:

  “那我和简女士单独聊聊。”

  等小顾念的房间里只剩她和医生两个人,向老妈直接开门见山说出了自己心里的困惑:

  “在我印象中,医生不应该是直言不讳,对病人家属没有任何隐瞒的吗?”

  医生倒是没有对她这么突然的问题感到惊讶,苦笑着解释:

  “您有过帮学生治疗的经历,应该多多少少清楚,精神科的疾病,除了药物治疗,其他很多训练干预的治疗方法本来就应该是个体化的治疗,可顾先生太谨慎了,常常问我各种治疗的成功先例,另外,他前前后后找了许多医生,一直收效甚微,他大概是从心底里不信任医生了,这对顾念的治疗也会造成困扰。”

  向老妈摸了摸下巴,也没再为难医生。

  医生说的话,她在看到顾晨第一眼就有猜到。

  顾晨确实对顾念很好,但这世上有一个词叫--过犹不及。

  他在身份上本来就是个单身父亲,顾念的出生又带着那样不可说的故事,他在处理对顾念的感情方面就很容易产生偏差。

  “医生,”她也没对医生的说法做出什么评价,而是继续追问,“您有什么事,或者什么想说的,方便直接和我说吗?”

  医生看着这位知情达理的女士,心里多多少少欣慰了不少,于是诚恳地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首先是小顾念至今不会笑不会说话这个事--”

  “我们一般教小孩说话的时候,教的第一个词就是‘妈妈’,也不是说一定要让小孩将‘妈妈’放在第一位,而是这个发音,是公认的全世界最简单的。”

  “但因为顾先生的特殊情况,我们不能一遍一遍地教顾念说‘妈妈’。”

  “另外,刚刚那个女孩,是您的……”

  “是我女儿。”

  “您女儿的歌曲里就有频率不少的‘妈妈’这个词。”

  “我想的是,小顾念智力低下的可能性是极低的,他甚至很可能拥有超越常人的智力。他对这个世界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毫无感知,他有自己的认知,他可能在潜意识里知道‘妈妈’是个怎样的生物。”

  向老妈皱了皱眉头:“你该不会是建议过他再娶一个妻子吧?”

  “没没没,”医生当即摇头否认,“我以前一个同事正是提出了这样的建议,顾先生再也没用过他了,于是我也不敢说了。”

  向老妈心里大概清楚了问题的关键,在看向医生时,面色也和善了许多:

  “您觉得小顾念应该怎样去治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