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节目介绍的是在华夏生物工程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个人,冯老冯鹿宾和官老官国庆。
节目在穿插着讲述完两人过去的丰功伟绩后,随着镜头,走入他们如今的生活。
两位功标青史的英雄人物,晚年生活依旧朴素,深居简出。
冯鹿宾有个同龄的妻子,有个乖巧听话的女儿,镜头中都透着平实的幸福。官国庆则失意得多,早年丧偶未再娶,儿子留洋后便定居海外,一个人孤孤单单。
镜头中,官国庆对着电视柜上一家三口的合照发呆,所有观众都觉鼻子一酸。
观众的眼泪刚酝酿,官家门铃响了,保姆开门,冯鹿宾提着大包小包笑呵呵地走进来。
“咦,他们认识?”
此刻,电视机前的所有观众,都发出和包厢内众人如出一辙的疑惑。
两人虽都从事生物工程,但并非同一领域,工作上并无交集,节目前半段关于两人的记录,也没有显现出任何相识的痕迹。
央视没有卖关子,很快,两人并肩出门,画外音采访着两人。
“官老、冯老,你们以前就认识啊?有过业务交流吗?”
冯老拿着把极为时髦的手持小风扇,摇头:“没没没,我们上个月才认识的。”
官老也点头附和:“一见如故哈!”
很快,镜头揭露了两人相识的缘故。
原来,两人年轻时都喜欢国画,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放弃。退休时想重拾“旧爱”,苦于没有场所和志同道合的人。
一个多月前,两人在路上行走时,遇到了推销课程的员工,便尝试着报了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越发痴迷。
镜头跟随两人,记录了两人在国画课上专心听讲、认真绘图的模样。
下了课,官老对着镜头道:“我等下还有一堂课《他们的想法》。”
原来,两人报的国画课是“活动免费课”,一周只有一次。两人觉得不过瘾,都加了课。
冯老多报了一个摄影班,官老因为更为空闲,也喜欢和一群老人热热闹闹,报了《走入互联网时代》《优雅生活的奥义》《他们的想法》等八门课。
官老上完课,坐在镜头前同记者闲聊。
他说,自己最初报班,是因为这里环境好,人热情,教得也不错,可以打发寂寞。
后来他上了《他们的想法》这一堂课。
这是一门附赠课程,报任意一门收费班都可免费上,官老本着不上白不上的心态参加。
参加后,他却发现,这是对他最有启发,最令他感同身受的课。
《他们的想法》,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描述着现代年轻人的迷茫和思想,让老一辈更能理解年轻人的世界。
官老感叹道:“我们这一辈,总是会以过来人身份自居,总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是为子女好。上了这堂课,我和儿子的沟通顺畅很多,他都在电话里对我说,‘爸,你变了,开明了。’”
一旁的记者企图往煽情方面引导:“您对国家奉献了一生,却未能参与孩子的成长,如今退休,您会尝试多关照孩子吗?”
官老看着中年记者,笑道:“我觉得啊,你也该报下《他们的想法》这一课。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真的不要插手太多。这门课教会我最多的,就是要将对方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多交流。你有孩子了吧?”
中年记者:“小学快毕业了。”
官老:“和小孩说话,不要高高在上,不要认为自己是权威、是真理,多用朋友的视角交流。”
记者:“这是你在课堂上学到的?”
官老点头,特别热情继续介绍课程:“还有《走入互联网时代》这个课,我觉得家里有老人的都能来上一上。对飞速发展的社会,我们这代人经常会感到脱节,又羞于提问。这门课很基础,很实用。”
央视镜头里,官老和冯老的老年生活,除了家、早晨的菜场、傍晚的公园,就是【不怠学习】兴趣班,简单朴素,又透着知识分子的清高。
电视机前,许多人感叹这些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的人,老年生活却朴素得和寻常人一样。
当然,有更多人表示——这【不怠学习】看起来很不错?
包厢内。
“我去,上热搜了。”有个爱刷微博的年轻高管感叹。
“什么内容。”梁老爷子忽然接话,语气没有疑问,四平八稳,让人捉摸不出情绪。
年轻高管没有张添洼擅长察言观色,只当老板是纯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