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哭起来我真的顶不住_作者:油盐不进(36)

  “我应该就不用自我介绍了,这位是石编剧。”

  方导拍的是商业片,一般商业片的主演都不会采用新人,因为他们没有粉丝基础,不能为电影带来直观的流量,自然也轮不到宗继。

  能在方导的电影里当主角的基本都是一线,剩下能露脸但对剧情影响不大的则要留给投资商,而最后戏份没有主演多,但对剧情非常重要的角色就需要挑演技好能扛戏的优秀演员了。

  而最后这种演员一般都是由方导和编剧两人共同决定,这也是方导电影选角的惯例。

  今天能来参加试镜的,演技过关是基础条件。就算没有作品傍身的宗继,也演过了徐导的盛开,并且被他亲自推荐过来的。

  首先外形,宗继没有问题,接下来就是演技了。

  “试镜内容在那边箱子里,你去抽三张,然后告诉我们背后的数字。”

  连个助手都没有,方导这次看来要走保密路线了。

  宗继去箱子里抽了试镜内容,叠成巴掌大小的纸片,后面分别写着3、9、11。

  “你准备一下,准备好了就开始。”

  宗继拿着纸片坐下,展开细细阅读起上面的文字。

  场景一:人来人往的街道,卖烤饼的小摊,你吃的烤饼里藏了一张纸,上面有非常重要的内容。

  台词:给我半块烤饼。半块怎么不卖了?吃面都分大小份的,你饼都一样大,那我吃不了一块,可不得买半块。早卖我不就行了吗,非得我说这么多话。

  场景二:夜晚,歌厅,你在洗手间杀了人,要穿过大厅从正门出去。

  台词:无。

  场景三:小巷,你小腿、腹部、肩胛处均有枪伤。

  台词:你先走吧,婉婉就交给你了,要是成功了,记得在路口给我烧点纸……快走!

  宗继轻轻地长出了一口气,喷洒在纸张上。试镜内容写得十分简略,但越简略就越考验一个演员的分析能力和表现能力。

  并且现场除了他,没有搭戏的人,一切都需要他凭空想象。

  很难,非常难。

  方导和编剧小声地交谈了几句,因为房间太过安静,宗继听得很清楚。

  “他运气好像不太好啊,最难的三个全在他手上了。”

  “我还挺期待的。”

  宗继也很期待,不管再难,他也要尽全力试一试。

  正如编剧所说,三个场景都是最难的,谁先谁后没有太大意义,宗继直接按照台词排了个顺序。

  他在心里构建着场景,烤饼不易消化,一般吃他的都是在早上,同时早上的街道也更符合“人来人往”四个字,那么除了烤饼摊,旁边应该还有其他早点档口。

  宗继想起自己曾经待过的民国剧组,报童,黄包车,卖花的小女孩。

  烤饼里有包含重要信息的字条,那么他就是在和烤饼老板接头。他必须表现出在接头,同时又要注意不能被其他人发现的样子。

  台词是接头的暗语,他拿了烤饼吃不吃,应该怎么吃,既要不奇怪又要不破坏字条……

第18章 杀青

  宗继脑袋里的线一条一条连起来,他准备的时间有点长,但没人催他。

  “方导、编剧老师,我想请问一下,这三个场景里的是同一个人吗?”

  单独片段勾勒出来的人物形象非常模糊,如果是一个人,那就好办一些。

  两人抬眼看向他,编剧脸上露出一个笑容:“是一个人。”

  得到答案后宗继道谢,他放下试镜内容:“我准备好了。”

  这小子,他竟然把不是同一个人和是同一个人的表现形式都准备了吗?

  方导和编剧交换了一个眼神:“那开始吧。”

  人来人往的街上十分嘈杂,交谈声、揽客声、黄包车上的铃铛声交杂在一起。宗继视线扫过街边的早点档口,有卖馄饨的,卖烤饼的还有包子馒头,他该吃什么呢?

  他倒是不缺钱,不用在乎哪个更便宜。

  此时卖烤饼的吆喝了一句:“烤饼哎,刚出炉的烤饼哎,两文一个,又香又顶饱。”

  那就吃烤饼吧,宗继做下决定。实际上,他今天一定会吃烤饼的。因为他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买早饭。

  他走向烤饼摊:“给我半块烤饼。”

  烤饼老板谄媚地笑一笑,有点为难,因为怕得罪他:“不好意思先生,烤饼不卖半块。”

  “半块怎么不卖了?吃面都分大小份的,你饼都一样大,那我吃不了一块,可不得买半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