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哭起来我真的顶不住_作者:油盐不进(92)

  查了下到大剧院的路程和所需时间,宗继决定等到中午点,如果找不到第二个人,他就自己去了,另张票只能作废。

  于洋刷到他的朋友圈给他发消息:找到人了吗?不行的话你早点去剧院门口把票转手卖了吧。

  《红海》是冀北大剧院近日最热门的话剧,出自国内顶尖的寻踪话剧团,冀北是全国巡演的第二站,在京市首演炮而红的《红海》,冀北场的票在开售第二天便已售罄。

  于洋买的是视野最好的中排正中位置,离舞台距离不远不近,虽然是平日场的票,单张价格也要九百多。

  转手卖个六七百肯定有人要。

  宗继默默把出门时间从点提前到十二点半,留了半个小时卖票。

  十二点,在朋友圈回复和给他发消息的超过了十个人,然而都是群想去但没空去的。

  十二点半,宗继准备出门。提上家里的垃圾,穿过客厅,路过镜子宗继停了下来他身上的穿着似乎不够正式。

  将内搭的T恤换成衬衣,牛仔裤也换成西裤式样的休闲裤。

  再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宗继有瞬间觉得十分陌生。

  要不要再打根领带?念头闪而过,他没有领带。

  宗继仍然有些忐忑,他对着镜子拍了张照片,发给于洋。

  【我穿成这样去大剧院合适吗?】

  于洋的离职申请已经提交到了人事部,上面假意挽留了句就在上面写下了同意离职四字。

  收到宗继消息时,他正在工位上整理东西。

  于洋点开大图,宗继的脸被手机挡住,少年脖颈修长,伸展的皮肤没有丝毫皱纹,微微凸起的喉结和若隐若现的下巴,无不透露出纯而诱的感觉。

  衬衣扣子规规矩矩扣到第颗,下摆扎进裤子里,勾勒出两条内收的腰线。

  刘旺从网上帮宗继买回来的裤子都拿去找裁缝改小了腰围,老师傅几十年的手艺,普通的裤子经他手之后合适得仿佛出自高级定制。

  照片的拍摄角度并不好,但奈何少年先天条件优越,仍显得身形修长比例极佳。

  【很好!】

  于洋越发觉得自己捡到了个宝,他关上收拾了半的抽屉,坐回椅子上和宗继闲聊几句。

  【你是去看话剧的又不是去演话剧的,不用那么紧张,放轻松。】

  宗继松下肩膀,提起垃圾袋出门。

  室外阳光灿烂,最后场寒潮早已结束,正午的气温达到了23度,宗继把带的外套搭在臂弯,刷卡进入地铁站。

  大剧院位于冀北市中心,是除影视城外,戏迷们的另必打卡地点。

  还未踏足于大剧院,宗继的心神便被其充满艺术气息的外观所吸引。

  从远处看,青碧色的外墙在阳光下如同涌动的清泉,酷似未来方舟的造型是传统与机械感的结合。百科上有剧院各种角度的大图,夜晚外墙的灯光开启,与白日又是截然不同的风光。

  改天晚上再来次,宗继暗想。

  逐步走进,游客们聚集在大剧院门口打卡拍照。宗继把手机举高避开游客,拍下大剧院的角。

  大剧院的售票处和观剧入口在不同的位置,宗继绕剧院外围走了半圈后停在入口处,于洋帮他联系了买家,他们约好两点在此碰头。

  虽然去售票处那边直接找人问要不要票更方便,但倒卖话剧二手票什么的说出去总归不好听,保险起见,于洋没让宗继和对方直接联系,而是告诉他买家的特征。

  男性,米七八,白T恤,黑色墨镜,帆布鞋牛仔裤不夸张地说,这样打扮的宗继去外面抓大把。

  不过于洋把宗继的穿着也有形容给对方,宗继站在原地不动,打量来往的行人,寻找那个即将出现的买家。

  两点十分,拿着《红海》话剧票的观众陆续检票进场,宗继皱眉,走动几步放松腿脚。

  杨问渠是寻踪话剧团的首席,同时也是《红海》A组的成员。作为第男主演,他本该和剧团起在两天前到达冀北,但因为女儿生病他不得不临时回家趟。

  杨问渠和前妻离婚两年,孩子交由他抚养,为了更好地照顾女儿,他拒绝了所有经纪公司的邀约。又当爹又当妈还要兼顾剧团,令他时刻处于疲惫状态中。

  但如果他不能参演,剧团将启用B组演员。作为预备组,B组的水平当然比不上杨问渠所在的A组。为了《红海》的口碑和A组同事们的付出,杨问渠在女儿病情得到控制后,他立刻买了最近的航班赶至冀北。

  他在上飞机前给剧团负责人打了电话,原以为剧团会派人到机场接他,结果在出口处等了许久也没见到人,打电话也是暂时无人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