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亦北同样察觉出不妥,他刚准备替自家弟弟礼貌回绝,结果人群中抢先响起了一道应答声,“这必须的呀。”
温程朗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代替施允南回答,“我这两个表哥,一个从小拉大提琴,一个拉小提琴,当年可是出了名的。”
兄弟两人七岁那年,曾经报名参加过最具权威的‘华国器乐大赛’,一个拿下了大提琴的专组冠军,一个拿下了小提琴的专组冠军。
就连两人的合奏项目,也从一众青少年选手的混合组中拿下了优胜。
这事一经传出,大家又得知他们是温老先生的外孙,简直是夸得天上有、地下无的。
只是好景不长,比赛结束后不到两个月,兄弟两人母亲温闵就意外离世,温、施两家大闹了一场、彻底崩了情面,最终一人带回一个孩子。
在场内宾客们大多数都混迹在乐圈内,对于豪门八卦的敏感度并不高,因此
温亦北生活在温家,从小优秀到大的成绩他们有所耳闻,但对于施允南这些年在施家的遭遇,了解不算多。
有中年宾客想起当年兄弟两人的风光,笑呵呵地追加提议,“是啊,难得有这个机会,施二少爷不如也上台演奏一首助助兴。”
“……”
施允南没答话,只是将目光转向了温程朗。
温程朗毫不畏惧地对上他的视线,慢悠悠地走回到宋知秋的身侧,端起酒杯微微示意的那一瞬间,明摆着是在恶意挑衅。
骆令声和温亦北看见这一幕,不约而同地变了神色。
骆令声刻意收敛的气场顷刻发冷发沉,而温亦北则是默不作声地护在了自家弟弟的跟前。
外人不知道也就算了,温家自己人怎么可能不知道施允南这些年的遭遇,又怎么可能不知道施允南早已经‘被迫’放弃了小提琴?
温程朗故意借着其他宾客的兴致提议,说白了就是想要施允南骑虎难下,上台后再当着全体宾客的面出丑呢!
温老先生意识到孙子言语上的不妥,眉心微拧,“程朗,今天正好有这个功夫,不如你先给大家演奏一曲?好让爷爷看看有没有进步。”
温老先生不想让施允南为难,也不想当众斥责温程朗不给面子,只好想办法将话题挪了过去。
但没想到的是,温程朗刻意不接招。
他好声好气地回答,“爷爷,现在大家伙都等着表哥上台助兴呢,我怎么好意思夺了他的风光?”
“等他演奏完了,如果大家还想看我演奏,我在上场也不迟。”
温程朗一改往日的刻薄,换成一副好脾气的模样,仿佛说的每一句话都在为施允南着想。
俗话说得好,伸手不打笑脸人,即便有人看出点什么,都不会在这种场合说他的不是。
温程朗比两兄弟就小了两岁,从小在入门乐器的选择上也是小提琴。
他七岁的时候,曾参加了另外一届的华国器乐大赛,但在初赛就因为拉错谱子惨遭淘汰。
因为前面有了施允南这么优秀的例子,旁人总是有意无意地拿来作比较,温程朗每每都觉得很丢面子。
后来,施允南在‘小提琴’这块领域没了声响,温程朗才重新找回点自己的骄傲。
但坏就坏在,和他乐器体系差不多的温亦北又做得比他更加优秀。
久而久之,温程朗心里的不甘就转为了嫉妒,再从嫉妒成了厌恶和针对,就这么一步步地走到了现在。
外人看不出来,不代表温家自己人看不出来。
温岩峰瞧出儿子的刻意,眉毛立刻皱紧了,“温程朗,你忘记我说过的话了?”
他刻意压低了声音,但是话语里的警告意味还是特别明显。
宋知秋一听见他这说话态度,顿时开始维护自己的儿子,“你凶他做什么?小朗今天好端端的,再说也是大家想让允南拉小提琴的。”
她的视线越过丈夫,看向施允南笑着将话题挪回来,“允南,你可别扫了大家的雅兴。”
这一来一回,在场众人终于看出些名堂施允南不打算上台了?他放弃小提琴了吗?
不过很快地,人群中就有人接替回了话,“我看,施二少爷这些年在国外应该没怎么碰过乐器了,大家伙就别为难他了。”
“三少爷,你干脆就自己上吧!我听说你已经入围了华国小提琴协会新晋会员?”
说出这番话的,还是之前那个提议让施允南拉小提琴的陌生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