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问为什么吗?”
俞九如半玩笑半认真地答道:“大概是因为我跟景进比较熟吧。所以既不希望你乱写,也不想自己乱拍。”
王康太想让俞九如演了,以至于都快成了执念。心底有一道声音在反反复复地告诉他:这出戏,这个角色,还有这段故事,非他不可。
哪怕俞九如的理由听起来荒谬且奇怪,他还是答应了下来。
“好!那就说定了!”
王康挑选剧本期间,俞九如也在忙着为开拍做前期准备。拍戏不是一或两个人的工作,而是一整个团队。这个团队可以大到千人,也可以小到仅仅十数个人。里头包括编剧、导演、摄影、服装、化妆、美术、制片、录音、作曲等等,每个重要岗位还需要一至两名助理协同工作,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主线任务要求一年内完成三部影视作品,看似只是让俞九如用一年的时间拍出三部上映片。
但如果把时间限制和对电影票房以及电视剧播放量的要求放到一块看,系统更深层的目的是推动俞九如组建一个成熟的制作班底,在保证作品质量的同时实现效率最大化。
持续产出剧本的编剧;
拍摄质量稳定的导演;
演技时刻在线的演员;
随时听候调遣的团队。
只有全部达成以上四点,才能确保系统任务顺利完成。俞九如有充分理由怀疑每一项系统任务都是动态的。它既结合了宿主的个人能力,也考虑到了家境等可支配资源。否则这一次的主线任务交给一个普通人来做,无论他天赋异禀还是才高八斗都不可能完成。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放在当下来看,所谓粮草便是一个独属于俞氏影业的制作团队。
所以俞九如在接到新的主线任务后并未着急开拍,而是充分调动起自家首席执行官并使出了钞能力。而且有一件事是他在对影视圈有所了解后一直想做的,正好趁此机会一并搞定。
在他看来,混迹在演艺圈里的不只有那些如日中天的流量明星和站在顶峰的影后影帝,还有一批演技并不差他们分毫,却赚着辛苦钱的老戏骨和千千万万的群众演员。
这些人同样值得被关注。
*****
衡店影视城
二十几名群演下戏后赶忙去领了盒饭,里头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拿起塑料板凳走到一旁,自觉地将自己与那些群星环绕的主演们隔开。
连续近十个小时的戏拍下来累到他们连叫苦的心思都没了,只想着能安安静静吃上口热饭。奈何寒冬腊月的天气很不给他们面子,本就算不上丰盛的盒饭这会儿更是凉得透透的。
“张哥,你看到招聘启示没?”
主演的替身是个二十五岁出头的小姑娘,孤身在衡店混迹了六七年,跟这几位年长的群演们十分熟稔。
“什么招聘启示?”
她一边扒着饭,一边口齿不清地回道:“就是贴在服务区里的,老大一张可显眼了。说是诚招群众演员,有底薪提供住宿还含五险一金呢。”
张哥愣了愣,“有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哪家公司啊?”
“好像叫什么俞氏影业。”
坐在一旁的年轻男人有些不以为意地撇撇嘴,“一听就是个骗子。”
小姑娘拿起保温壶灌了几大口白开水,把冷硬的米粒和被油沁住的肉块硬是给冲了下去,“谁知道呢,不过我想去试试。前几天我爸痛风犯了让我给转一千块钱过去我都拿不出来。”
张哥正要回话,导演的声音透过喇叭远远地传了过来,“那边蹲着的!还吃呢!都要开拍了,快过来!”
几人面面相窥,无奈地又扒拉了两口后抹抹嘴起身走了过去。
这场戏一直拍到了深夜,年近五十的张强抬手锤了锤隐隐作痛的胸口。回头一看,主演早就不见人影,据说之后会把他抠进图里,倒真是省事。
张强忍不住想起小姑娘说的招聘一事。他远远瞧见服务区还亮着灯,也不知自己是怎么想的,明明累得够呛还是打算过去看一眼,不然睡不踏实。
不等他进到服务区,就听到人们的谈话声,走上前仔细一看,都是些十分熟悉的老面孔。
“张哥!你也来啦!”
张强点点头。他在衡店呆了二十多年了,倒也混成半个名人。用旁人的话说:他已经把演戏融进了骨头里,赚得却是份打杂工的钱。
然而衡店里还有无数个张强这样的人。他们怀抱着出人头地的演戏梦来到这里,也许是相貌不够出众,也许是身段不够勾人,更多是没钱没背景,最后除了演技外什么都没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