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崽不能,至少不应该/叔叔不能,至少不应该_作者:蒸汽桃(73)

  第二天一大早,村长和书记就顶着门来跟姜颂道谢,“捐款我们收到一部分了,还有厂家联系我们送桌椅的事情!”

  姜颂昨天睡得晚了,还顶着一头鸟窝。

  他揉了揉眼睛,“嗯,邢策那边的招聘好像也有消息了,都挺快的,你们不要担心了。”

  “不担心不担心,”村长千恩万谢地给他鞠躬,“之前我们误会您,实在是怠慢了。”

  “这没什么怠慢不怠慢。”姜颂摆摆手,“白云山这个项目算是我父亲没做完的事,我只不过是替他善后罢了。”

  一直在后面没开口的书记挠了挠头,有些愧疚,“姜正国先生……是您父亲啊?”

  姜颂点点头。

  书记后退半步,给他深深鞠了一躬。

  姜颂赶紧伸手扶他,“您这是做什么?”

  “我们这里的学校能建起来,多亏了姜老先生的恩惠。中间这几年……总之是一言难尽,我以为要把老先生的心血糟蹋了……还那么深地误会您。”书记低着头,满脸的歉意。

  姜颂正准备安慰他两句,顾长浥的笑声从走廊里传进来,“书记不是还想求姜先生的字?现在就是好机会。”

  书记有些难以置信,“学校的名字……是您写的?”

  姜颂有些不好意思,“说起来惭愧,好多年没写过了。”

  “没写过也没关系,没想到字的主人能亲自来,”主人有些语无伦次,“要是您肯原谅我之前的冒犯,能不能再为娃们题一幅字?”

  姜颂挺痛快地同意了,铺纸研墨,重新给他们写了校名,送到镇上去刻印牌匾。

  到村长家吃过了午饭,顾长浥有些工作上的事情要处理,先回了招待所。

  姜颂懒洋洋地坐在院子里,一边晒太阳一边和村长聊天。

  一只半人高的大狗一颠一颠地跑过来,在他身边嗅了嗅,摇着尾巴在他身边转圈。

  “噢,虎子把你当自家人了。”村长笑了笑,有些唏嘘,“这狗会认善人,当年它也是很喜欢姜老先生,走到哪儿跟到哪儿,灵性得很。”

  “它还见过我父亲?”姜颂拍了拍狗脑袋,虎子立刻乖乖坐下了,“哈赤哈赤”地朝他喘气。

  “这是我儿子养来赶山的狗,好多年了。只是后来他们一家搬进城里,把狗剩在这儿了。”村长叹了口气,有些唏嘘。

  “我父亲的确挺喜欢狗的,只是没什么机会养。”姜颂好久没提起过父亲了,现在和村长说起来,心态倒也平和了许多。

  “看得出,过去虎子还会带着他到山里转转,那时候姜先生身体多硬朗,能跟着虎子在山上溜达大半天。”村长想起来什么似的,“欸?你想不想到附近转转,虎子熟得很,你就跟着他走走,累了跟它说声‘回家’它就知道了。”

  “好啊。”姜颂想到能走父亲当年走过的路,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但是好像也能得到些许安慰。

  “这附近的林子不深,也没什么大动物。虎子知道的,不会带着你乱走。”村长说着就从院子里捡了一根木棍给他,“现在山里也不会有蛇,但可能有猎户放的夹子。走路的时候还是打打草,不要走远了。”

  虎子知道要去山上,高兴地围着姜颂转圈,汪汪叫了两声。

  天色还早,姜颂跟着活蹦乱跳的虎子沿着山溪散步。

  这条路一看就是常有人来往的,被踩得相对平整。

  山林里的许多树上还挂着没来得及掉落的细小果实,空气中带着春前潮湿微凉的泥土芬芳。

  父亲曾经给这座山带来过希望,走过这条路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心情?

  杨广源说的“同样的下场”,是不是意味着他或许也知情?

  山里不能点火,姜颂夹着一支没点过的黄金叶,慢悠悠地走在溪边。

  他没注意到四周不寻常的安静和逐渐暗下来的天色。

  直到一击惊雷响起,大山似乎都在为止震颤。

  姜颂从沉思之中回过神来,四处转了转都没看见虎子的身影。

  “虎子!”他对着空荡荡的树林喊了一声。

  回答他的只有风声。

  *

  一直到傍晚,姜颂都没回来。

  顾长浥找到村长家里,“姜先生呢?邢理事找他有事。”

  大冬天里村长满头的汗,“他中午带着虎子出去了,按理说早就该回来了,但是……”

  顾长浥脸上春风一般的笑容慢慢凝固了,“但是什么?”

  “他电话打不通,已经喊村子里的人都去找了,村里赶山的狗都派出去了!”村长急得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