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级艺术狂徒_作者:言朝暮(164)

  却没想到,听见的不是学生们的抱头痛哭,而是对柏辉声信念的延续。

  他们想对柏辉声说的话,终于原原本本的说尽。

  那些未能说尽的话,随着这春风山河桃李,也会慢慢传递。

  贺缘声听过无数冯元庆学生的话语,再听到更年轻的学生,一声声于琴弦之中呼唤着柏老师,眉目变得温柔,眼眶又泛起了热泪。

  “这就是辉声的期望吗?”

  他低声问道。

  方兰笑中含泪,“是的,师叔。”

  “这也是师父的期望吧。”

  他肯定说道。

  方兰擦了擦泪水,说道:“一直都是。”

  他们一直一直期望与学生们一起,永存朝气,共建山河。

  初心不改,虽远不怠。

第47章

  二胡合奏之后, 就是学生们的合唱。

  青春的嗓音,歌颂着一位伟大的老师,也在展望着未来更多的后继者, 生生不息。

  厉劲秋身边的位置空着,一直在等钟应。

  然而,那位完成了演奏的学生,仍然守着后台,直到合唱结束也没有回来。

  学院领导们上台致辞, 厉劲秋悄悄离开了席位。

  走到后台门边, 他就见到钟应抱着那把银弦红木二胡, 仔细的观察了进进出出的学生们。

  “你在找谁?”厉劲秋本能的认为, 他在等人。

  钟应看他一眼, 语气迟疑的说道:“今天的合奏,少了一把二胡。柏老师的二胡。”

  厉劲秋不久前刚听说了乐器的传承。

  钟应说少了二胡,那就应当是少了继承那把二胡的人。

  他看着往来的学生,三三俩俩聚集在一起, 说着演奏,说着柏老师, 手上的二胡都长得差不多。

  长颈细杆, 八角或六角琴筒。

  他实在分辨不出具体的差别。

  “会不会是柏老师去得匆忙,还没来得及把二胡送人?”

  当然,厉劲秋心中,最适合继承柏辉声和冯元庆衣钵的, 除了钟应不会有别人。

  “不是的。”

  钟应认真的回答道,“那把二胡, 柏老师去年就送人了。”

  钟应时常拜访柏辉声, 也时常与柏辉声一起奏响琴弦。

  那把黑檀六角蟒皮琴, 一直是柏老师的心头好,更是冯元庆留下来的精神寄托。

  忽然有一天,钟应再去探望老师的时候,发现柏辉声用的,是方兰那把竹纹琴头银弦二胡。

  他好奇的问了问。

  柏辉声却笑着说:“遇见了一位好学生,所以就将二胡送了出去。”

  但是,这么好的学生,竟然没来参加柏辉声的纪念音乐会。

  钟应难以理解。

  “可能是太忙了。”

  厉劲秋可太清楚人类的借口与托词,为了避免钟应伤心,他仍是温柔的帮忙开脱。

  “你还记得你剪辑的录像吗?”

  钟应没由来的提及,他说:“我总觉得,里面有一把二胡,很像柏老师的二胡。”

  利瑞克学院礼堂播放的录像,是厉劲秋负责剪辑的。

  他选取合适的学生代表,将每一个人的心意灌注在短短的录像之中,还要以老、以少前后呼应,着实费了他一番心思。

  可他一点印象也没有,只觉得里面的学生,演奏都平平无奇,二胡都长得一样。

  也就最后那位小女孩,颇有一丝天赋。

  只不过……

  那二胡,不还是一把普普通通的二胡吗?

  厉劲秋的困惑,令钟应没有继续这个话题。

  第二天一早,他就约了这位健忘的作曲家,在樊林重温剪辑录像。

  厉劲秋兴高采烈的来,然后没精打采的听二胡。

  虽然小女孩有天赋,但是里面没天赋的人实在太多。

  钟应竟然从头到尾重新听重新看,任谁剪辑时候听上十几二十遍相同话语旋律,都会跟他一样……

  只想睡觉!

  “彤彤好几天没来玩,我都觉得有些无聊了。”

  絮姐见他困顿,特地帮忙端上茶水。

  “好像贺先生准备等送去博物馆的文物开展,看完了再回美国。所以博物馆特别忙。”

  厉劲秋感谢絮姐的善解人意,在二胡感人音律里,喝茶提神。

  “这就是社畜。只能恭喜我的好妹妹,选了一个好工作,为文物服务,光荣啊。”

  哥哥讥诮的称赞,只得到絮姐一声轻笑。

  这位钟应的师姐,常常守在樊林的琴行,基本没什么事情,也乐得周俊彤时常过来消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