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级艺术狂徒_作者:言朝暮(64)

  这位古琴演奏者,永远超乎他的想象,连前往维也纳,都给他无数浮想联翩的画面——

  比如说,用琴出征,征服西方音乐之都维也纳,让一群傲慢的家伙像意大利的听众一样,如芒在背,挺直了腰听他的琴声。

  充满了美好的幻想。

  厉劲秋心情雀跃的到达奥地利艺术乐团,莎拉正在带领乐团成员为晚上的音乐会排练。

  “秋?”莎拉一脸惊喜,“怎么想到来看我?”

  “我不是来看你。”厉劲秋对待美人同样冷漠,皱着眉说,“刚好有个工作在维也纳,顺便——”

  他话还没说完,钟应就迎了过来,“张姐,他是来帮我的。你们慢慢练。”

  钟应急切的捉住作曲家,往旁边的钢琴房跑,免得他和莎拉寒暄的时候,引爆炸弹。

  如果那位情绪亢奋的副团长,知道厉劲秋为维也纳之春作曲,说不定会当场予以谴责,并且立刻灌输“最优秀的乐团非艺术乐团莫属”的金科玉律。

  再带上整个乐团,给厉劲秋上一堂全面的思想教育课。

  那太耽误时间了,钟应绝对不愿意。

  于是,他在莎拉困惑的视线里,总算把茫然的作曲家带离了危险地带。

  钢琴房的门一关,天下太平。

  “这么急?”厉劲秋双手环抱,打量着不大的琴房。

  里面摆放着一架三角钢琴,旁边的桌子上还有不少空白谱纸。

  他走过去随手翻了翻,发现钟应一张没用。

  “确实有点急。”钟应为难的坦白,“音乐会就在下个月,我却一点也不会写谱……”

  “那不是还早?”

  能一晚上改完整篇《金色钟声》的厉劲秋,丝毫不能理解钟应这种急迫。

  几小时即兴写完一首曲谱,成为了他的常态。

  他甚至有时候好几个月不动弹,等着灵感爆发瞬间,抬笔创作出最重要的部分,直至乐谱完成也花不了多少时间。

  厉劲秋笑着想说什么,却发现钟应神色疲惫,难得平静之中展现出一丝丝的脆弱。

  他皱眉说道:“你脸色好差。”

  钟应下意识摸了摸脸颊,不好意思的回答道:“还不是作曲闹的。昨晚我一直没睡着,查了很多这次主题相关资料,所以有些旋律一直在我脑海里,根本挥之不去。”

  “我理解你。”厉劲秋常年处于这样的状态。

  时而被空白空虚折磨得难以入睡,时而被迸发的灵感催促得挑灯夜战。

  他对折磨钟应的旋律更感兴趣,“不过,你都有旋律了,还怕什么?作曲最重要的就是灵感,让我听听。”

  厉老师丝毫不能理解凡人痛苦,兴高采烈的要听折磨钟应一晚上的乐曲。

  钟应确实身体疲惫,但他精神亢奋。

  他看了看房间里唯一的钢琴,走到旁边,拿起了莎拉帮他借来的琵琶。

  这次他和师父来得匆忙,根本没考虑过需要登台演奏,就没带古琴。

  再加上他疏于练习,也该好好重拾琵琶了。

  莎拉借来的琵琶,曲颈四轸蚕丝弦,朴素红木无雕花。

  手上的琵琶弦软音高,像极了师父特地给他制作的蚕丝弦红木琵琶。

  十分符合琵琶演奏者的使用习惯。

  他坐在钢琴凳子上,垂眸按品调弦。

  厉劲秋惊喜看他,“你还会琵琶?”

  “会一点。”钟应拧紧了轸子,“应该说遗音雅社的乐器,我都会一点。”

  他的一点,足够登台演出。

  钟应三岁学古琴,琵琶是师父另请音乐学院的老师教的,二胡、编钟各有名师。

  唯独筑琴失传,他就对着沈聆的研究资料和乐谱,慢慢自己摸索,在师父复原的十三弦筑上,尝试敲击乐谱。

  琵琶丝弦绷直,钟应随手一划,弦音摇曳,在指尖弹挑抚飞之中,尽显他夜不能寐的音调。

  厉劲秋站在那里,瞬间被琵琶潺潺泠泠的独特音色虏获。

  钟应弹奏的旋律戚戚,藏着说不尽道不明的悲伤婉转,不仅仅是幽怨哭泣,还暗中孕育着烈焰,等待他推挽纵起触动丝弦,爆发出积蓄已久的控诉。

  厉劲秋仿佛见到了无法闭眼的亡魂,盘旋萦绕于静谧天空。

  又见到冷漠的刽子手持枪沾染热血,犯下罪孽。

  厉劲秋很难形容他听到的乐思。

  那不是单纯对人性丑恶、对战争残酷的批驳,而是更深邃、更难以具象化的情绪,逐渐蔓延在钟应指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