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传:丫鬟要逆天_作者:知不知(283)

2018-02-14 知不知

  知书这边看到顾以画一直在书房里不知道在做什么事情,便自行换了男装去找万事通询问一些事情。

  “上次找你办的事情怎么样了?人找好了吗?”知书呷了一口茶,抬头看向万事通。

  “已经找好了,城东有一姓沈的隐士。许多年前曾因在王爷举办的宴会上直言不讳而下了当时的吏部尚书左明正的面子,可那左明正最是好面子之人,相传在宴会结束后左明正曾派人去刺杀他,沈先生为避风头而选择隐居,而这一隐退,就是二十年。我相信只要你收服了他,以后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他相助,一定会事半功倍的。”万事通放下手中的书,看着窗外亭亭玉立的绿竹,如是答道。

  知书勾了勾唇角,眼睛里蕴出了志在必得的笑:“嗯,还有什么吗?”

  万事通摇了摇头,看着知书,仿佛有什么话想说,却又欲言又止。

  知书挑眉,讶然询问道:“嗯?你怎么了?”

  “没什么,只是想要提醒你,这位沈先生十分有才,恐不好收服。”万事通担忧的看着知书,开口道。

  知书抬头看向天际慢慢悠悠飞过的孤雁,点了点头,说:“你且放心,我明白的。”

  知书同万事通要了那位沈先生的具体地址,便独自一人前往城东去了。知书来到了城东凌波湖畔,果然见到了一座种满绿竹的院子,她走上前去,扣了扣门,只听院内之人扬声道:“外面的人是槛外人是槛内人?”

  知书蹙眉沉吟片刻,忽然想起,一本杂记中曾用那槛外之人自称,这是在考她呢,于是也扬声回道:“是槛内人。”

  院内静了静,又喊道:“我在乎山水之间也。

  知书抿了抿唇,这是在婉拒她呢,她也不放弃,竟喊回道:“您存兮尘世之中也。”

  院门忽的就开了,里面窜出一个银鬓白胡的老先生,见知书是个年纪尚小的童生,摸着胡子便笑眯眯的说:“你这小儿,是来我这里玩的吗,方才与我对答的那个人你可有见?”

  知书笑了起来,也摸了摸自己并不存在的胡子,道:“你这人,我来这里想见你一面,好容易你出来了,却又说是别人同你对答,真正是糊涂了!”

  老先生被知书气的跳了起来,说:“你这顽童!怎生这样调皮,真看不出来方才与我对答的竟是你!”

  知书又连忙朗声回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这种小儿都懂得的简单道理,先生还不懂,且听声便知。”

  第一百七十二章人各有命

  “罢罢罢,若辩这些我自是辩不过你。我看你是聪明人,走吧,与我院内细谈。”老先生撇撇嘴,不愿的如此说道,转身带着知书进了院子。

  知书跟着老先生行至院中,发现院内竟是一番天地,青竹摇曳,溪流潺潺,鸟附藤萝,点缀其间。虽不似江南的园林,皇室的御花园,倒是必有一番风味,端的是逍遥自在。

  知书先开了口,“外面皆在传先生隐居红尘之外数年,是极其有风骨的。可在晚辈看来,先生也是槛内之人,且不说先生隐居的这些年外面关于先生的流言蜚语未曾断过。”

  “只论先生多年前曾写过的那本《纵横策》,既适用于二十年前的封国,也适用于二十年后如今的封国,就足以可见,先生大才。先生如此大才,实不该止步于此,晚辈愚笨,可身在之地做事却偏偏不能有一步差错,故晚辈今斗胆邀请先生出山,助晚辈一臂之力,也让先生之才得已功成名就!”知书说罢这番话便就朝这位沈老先生作了一揖,目光诚恳的看向了他。

  沈老先生被知书的开门见山吓了一跳,见知书说完了这发自肺腑的一席话,竟转了身背对着知书,也不拒绝,只是沉思。知书也不急,静静地陪着这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屹立在他前半生所驻足停留的院子里,霎时间,院里只闻鸟鸣啾啾和微风吹过竹叶时的摇曳声。

  仿佛过了很久很久,似是试探的等待,沈老先生终于哑着嗓子赞叹回道:“好个小儿,别看你年纪虽小,有些地方,却看的比老夫还清楚。也罢也罢,老夫就随你回一趟红尘,且看这二十年后的封国,有何不同。”

  知书大喜,连连朝着老先生作揖,竟是口不择言了。沈老哭笑不得的看着她,开口道:“还是小了些,若再大些,就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了。”知书顾不得这些了,只是开心的点头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