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匠_作者:鸦豆(64)

  让林知得零分的文章并不长。半页纸不到,讲的是个一则寓言小故事。

  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好绘画,想当美术家。不幸的是,想当音乐家的孩子,突然耳朵聋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忽然眼睛瞎了。

  后来他们遇见一个老人,给他们了一个建议…… 耳聋的孩子改学画画,眼瞎的孩子开始弹琴…… 终于,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做出成就,名扬四海。

  文章不长,文后的问题也很简单。

  一道题是要求把老人引导孩子开始新追求的话用波浪线划下来;另一道,则是用 “终于” 造一个句。

  老人在文中统共也就说了两句话。题目问得很清楚,除了林知,其他的小朋友都画在了第一句的正确答案上,只有林知,把两句话都画上了。

  “读题,你不读题的吗?‘引导孩子开始新追求’那么大几个字都被狗吃了呀?”

  语文老师拿着林知的试卷,气不打一处来,“还有这个造句!”

  “大家都在写‘终于’,你瞧瞧你写的什么?‘每到冬天,妈妈都给我裹上厚厚的棉袄’!我知道现在很冷,可是林知同学,让你写的‘终于’你写在哪里了?”

  小小年纪的孩子,还不懂什么叫做‘公开处刑’,但听着老师复述林知写下的答案,全班都哄堂大笑。

  只有林知,站在课桌前,有些茫然无措地握紧双手,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原来,不是把老人说的话都划下来啊。

  原来,不是用‘冬天’造句呀。

  “好了,问题我也帮你指出来了。林知同学,你带头,和大家一起把文章从头到尾朗读一遍,然后课后自己再用红笔修改好争取答案,交给老师。”

  语文老师也不欲在课堂上多揪着林知的错不放,给了他一个改过的机会。这篇文章寓意不错,她便想着让全班一起重新读一读,温故知新。

  可是她等了好一会儿,都没等来林知的开口。

  “怎么?没带头朗诵过课文?”

  语文老师皱起眉,“有两个孩子…… 预备,起!”

  “有、有两个孩子,一个喜、喜欢……”

  林知掌心渗出了汗。

  他眼前一片模糊,纷繁杂乱又令人眩晕的字符跳动地比以往都要快,只能努力睁大眼,辨识着试卷上的字。

  “一个喜欢音乐,想当…… 弹琴家…… 一个、一个爱好美术,想当…… 画画家……”

第38章 给你念

  作者有话说:二更来啦~

  “我好笨的。”

  林知垂下头,想把自己的手从聂振宏手掌里拔出来。

  “妈妈说我得了…… 得了一种病,认不好字。” 林知不记得那个病叫什么了,只能干巴巴的描述自己的问题,“会看错偏旁,还会念错顺序,字跳来跳去的,我抓不到……”

  掩着黑眸的睫毛颤动,像被束缚的蝴蝶努力振翅,却怎么也飞不起来。

  “大家都喜欢笑话我。”

  耳边似乎又炸开了一道道纯真却充满恶意的笑闹声,林知木着脸,复述着记忆里总是在他耳边响起的打油诗。

  “颠三倒四,半边认字,林知林知是弱智。”

  这打油诗伴随林知度过了整个小学。到后来,几乎全校人都知道,有个班叫林知的,不会认字。

  很多人好奇地课间跑来找他,硬要翻开书让林知念几句。林知不干,他们会用各种方法逼林知读出来。等林知费力又七零八落地念了之后,他们才会满意地嬉笑离去。

  等到许茹察觉了儿子的不对劲,毅然决然给林知办理退学时,林知的状况已经很严重了。

  几乎已经看不进任何字。

  人也变得沉默而自闭。

  聂振宏觉得心脏上扎进了一只小锥子,一戳一戳的抽着疼。

  他紧紧捏住掌心里的细嫩指尖,哑声道,“不是你的错,知知。”

  “你不是弱智,你也一点都不笨,有病的是他们。” 聂振宏声音里压抑着难以言喻的愤怒,不是对着面前的小朋友,而是对林知痛苦回忆中那些自己无法触及的,给他带来伤害的旁人。

  “听着林知。”

  他伸出左手,掀开青年垂落在额前的碎发,迫使林知抬起头,视线与他直直相对。

  “你很好,比我见过的许多人都要好。”

  “读书并不能代表一切。有的人读再多的书,也可能成为人渣败类,但有的人一辈子一本书都没看过,也能活得像模像样,成为大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