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们留在京城,一旦被其他皇子发现了他们曾经同六皇子有联系,就算他们什么都不做,他们就会被人打上六皇子一脉的标签,甚至还会连累了老师一家。
“咱们回去吧。”黎明瑾的心情有些复杂,他连继续逛街的心情都没有了。
白志文看着黎明瑾这样,提议去趟书铺再回,买些话本看看打发时间。
黎明瑾没有反对,两人去书铺买了些京城这边新时兴的话本,提着之前买的小东西就回去了。
第二天,京城的街头巷尾就开始传太子和柳家的各种小道消息。
柳家在几十年里,靠着柳国舅的权势大肆敛财,查出来的金额高达数千万两白银,但是柳家抄家时家财加起来仅仅价值几百万两,其中差额去了哪里,柳家人只说他们自己挥霍掉了。
这个借口之前有没有人信暂且不提,有了江夫郎拦下太子妃马车说的那句话后,巨款的去向就有了解释给了太子。
太子是一国储君,平日里传出来的名声都是谦恭礼让、克勤克俭、忠孝仁义,他为什么要拿几千万两白银?他拿着几千万两白银做了什么?
贿赂官员?
拉拢人脉?
各式各样的猜测衍生了出来,可如果只是贿赂官员、拉拢人脉,哪里用得了这么多银子?
一个会花费大量银子的猜测唿之欲出,可是没有人敢随便说出这个猜测招兵买马。
这个猜测如果是真的,那就太可怕了,听说了的人都心照不宣地不继续讨论。
这些小道消息在京城传了一两天很快销声匿迹,没有人敢再提起,殿试的成绩在这时公开了,所有参加殿试的学子再度到皇宫外集合,等着放榜。
一甲三人,状元和探花都是京城世家子弟,在众多京城学子中声名远扬,大家对他们心服口服。
榜眼是一个外地的老举人,今年已经四十,得知自己成为了一甲第二,哭得涕泗横流,好不容易才稳定情绪。
二甲一共有四十人,第一为传胪,是一个身材魁梧、声音洪亮,看着不像是文人的考生,剩下的二甲就没有特定的称号了,直接以名次排序。
白志文排在二甲第九,黎明德紧随其后,二甲第十,万荣潼更靠后一些,排在二甲十九。
他们三人的名次比起会试都有所上升,可是白志文和黎明德两人的心都往下沉了沉,因为名次上升对他们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
要知道,二甲和三甲会在接下来进行一次选馆考试,选中的人会留下,在翰林院中担任庶吉士一职,这是没有门路又想要留在京城的学子们的唯一晋升途经。
殿试比会试排名靠前的学子相对更容易被选中,白志文和黎明德悄悄对视一眼,他们都看明白了对方眼中的含义:选馆考试,他们的文章最好写的中规中矩,让人挑不出错但不亮眼,以降低他们被选中的几率。
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担忧,那就是六皇子。
当初六皇子隐藏身份在茶楼同众多学子交流的时候,他们之间只能算是点头之交,可那天他们救了六皇子,说不准六皇子会因此对他们特殊关照,私下叮嘱人把他们两人给留下来,那就糟糕了。
他们此时还在皇宫之中,只能将心中的担忧压下,白志文和黎明德笑容满面地等着一甲游街回来,忐忑地参加琼林宴。
在琼林宴上,好几位成年皇子明着暗着对外地的新晋进士表露了招揽之一,只有六皇子稳坐不动,看不出来他的意图。
六皇子这样,让白志文和黎明德猜不透他的想法,到底他是对招揽新晋进士没心思呢,还是他已经选定了要招揽的人,比如说他们这样的,所以才稳坐钓鱼台。
一场觥筹交错又暗藏汹涌的琼林宴结束,白志文和黎明德回到家,竟是觉得琼林宴不比考试轻松。
第二天,章安浩就派人送了一封信来,信中对两个弟子说,选馆考试他们最好不要锋芒外露。
章安浩的意思也是白志文和黎明德两人的想法,他们这种无权无势的学子不要去搏什么从龙之功。
《大学》中说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读书人有治国安邦的理想没错,前提是齐家。
有家才能齐,他们身后还有家人、师友,不要随便冒险。
作者闲话:感谢 )*对我的支持)
第397章 去与留
黎明瑾对选馆考试不怎么了解,白志文他们在皇宫外等待殿试结果的时候,他和白婷也早早地起床收拾打扮好了,等着官差来报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