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的方式也挺有意思,他引用了很多唐诗宋词,李白,辛弃疾,杜牧,王维……一首唐诗对应一个他要讲的建筑美学要义,那些明明是几何结构的建筑,竟然真的被解读出旷远幽深的含义。
夏小荔不得不佩服,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在林之华的讲解下融会贯通。
到这一场直播,单个平台同时在线观看的人数已经突破了30万,夏小荔偷空瞄了一眼直播画面,着实被惊到了。
演讲很完美,很成功,到最后一个主题讲完,全场再次报以热烈的掌声。
林之华深深鞠躬,而后起身,待掌声渐落,他再次拿起话筒,说:“感谢大家,最后想跟大家说几句心话。”
“我是一个出生在美国,生长在美国的华裔,从我父亲那一辈起,就已经很少在中国了,长到现在,这是我第二次回来。”
“小时候父母让我背诗词,我从来没认真背过,事实上,我到读大学的时候,都还不怎么会说中国话,东方传统文化在我看来是古老而落后的,直到后来,我因为一个人开始对这些有了改观。”
“他教会了我许多诗词,告诉我它们的含义和意境,一首绝句,短短二十个字,却可以写尽气象万千,也可以诉尽满腹心事,也因为他,我开始去了解中国古代的建筑,了解佛、道、禅,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去看中国古代匠人们的手记,越了解,越发觉这是一个宏大而没有尽头的世界,我深深地被这些所吸引。”
“那个人带给了我许多影响,在我们是同学的时候,是同事的时候,也包括现在,我们分隔了数万公里,分属于地球两端的时候,他仍然在影响着我,我想我接下来的余生,他都会影响着我。”
“也许你们猜到了,那个影响我至深的人,就是接下来即将出场的演讲者,我的同学、校友、同事、爱人——乔聿。”
林之华讲完,微微侧身,朝讲台后单手做了个请上台的手势。
全场在一瞬间的寂静后一瞬间沸腾,热浪都要冲破天花板。
夏小荔在满室的喧嚣中心脏狂跳,林之华最后的那一大段自述,听起来更像是深情告白,“爱人”,他竟然堂而皇之地用了这个词。
虽然在情境的烘托下,这个词可以被解读为更广阔的含义,但夏小荔更相信这是林之华故意耍的手段,就是用这么亲密,且怎么解释都行的词汇,来让看热闹的人可以无尽解读他跟乔聿的关系。
甚至,在这段话后,再回头看林之华整个的演讲过程,更像一封给乔聿的,浪漫的情书。
暧。昧。至。死。
夏小荔如坐针毡,恨不得现在就冲进后台把乔哥哥扛走,不要跟他同台,不要跟他讲一句话,在这个已然失控的现场,乔聿哪怕冷眼看林之华一眼,都会被解读出那是“爱的火花”。
他想告诉乔聿,那个人在绑架你。
台上的人还没走,林之华长身玉立,静静望着后台的方向,夏小荔心如鼓擂,乔聿接下来要演讲,他不可能避而不见,是一定会上来的。
果然,乔聿高大的身影从后侧缓缓出现。
他仿佛丝毫不被现场热烈的氛围所影响,对台下莫名疯狂的欢呼声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一反以往在台上演讲时的亲和与诙谐,周身如同裹了一层寒霜,这沸反盈天的热烈也融化不掉。
他一只手接过话筒,另一只手插进裤袋,就这么静静站在台上,眉目微垂看着下方欢腾的人群,如同置身事外。
直到林之华脸上的笑意渐渐落下。
直到所有被煽动起来的欢腾渐渐落下。
第75章 去去就回
夏小荔胸腔里快要跳出来的心又落回原处,从乔聿冷静走出来的那一刻,他就像找到了依托。
所有的慌乱也都不见了,他知道乔聿在台上未必看得见他,但就觉得那冷静的眼神是给自己的。
乔聿用他骨子里极度的理性和冷静,无声无息地化解了这场欢腾。
直到彻底安静下来他才开始讲话,林之华还站在他身旁,乔聿先朝他礼貌地躬了躬身,带了抹友好的微笑说:“谢谢林教授给了我这么大的荣誉。”
语气是淡的,跟林之华热烈的情绪相比,他显得如此淡薄疏远,“荣誉”,这两个字一下将两人的关系退回到君子之交的地步。
而后身体朝向观众,整个寒霜般的身体姿态往回收了收,似冰川消融,轻松淡然的神色回到他脸上,说:“我跟林教授曾经同窗多年,同事多年,林教授的专业成果大家有目共睹,现在他将这一切的缘由归结到我,实在受之有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