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霜_作者:土星喵呜(61)

2018-02-11 土星喵呜

  “很好啊。”许霜降今天接触的事物很新鲜,也不用陈池追问,自己就呱啦呱啦描述了一通。

  她说得兴奋,陈池不知道为啥,一点都笑不出来:“每次去还要带着自行车上火车?”

  许霜降毫不在意:“这有什么?火车上有地方放,我班上的同学每天来上课都是这样的呢。”

  陈池自然是了解的,这事就叫入乡随俗,极为平常,但是想着许霜降每天辛辛苦苦地早出晚归,其中有他一部分原因,他心里就不太好受。

  即便其中没有他的原因,他也会舍不得。

  他好像突然之间就对一个人那样万般不放心。

  许霜降聊完一天的经历,见陈池听得多说得少,不像往日那样妙语如珠能调善侃,顿时有些不好意思,她老霸着电话唠叨,占了他的时间。

  “陈池,那没事的话,早点休息吧,哦,对了,我以后每天上班,基本和今天差不多,没什么要紧的,你不用打电话了。”

  陈池突地笑出来,许霜降总时不时地漏出一两分憨拙,她自己不会软下声音叫声苦,还闲操心让别人少慰问。

  “明天老时间等着。”他强硬地交代。

  ------------

  第040章 奇特遭遇

  许霜降这二十天暑期工对陈池来说是折磨。

  他白天上线联络不到她,全凭晚上打电话,偏偏许霜降觉得日复一日没新鲜事,通常略略说两句就吵着要挂断,毕竟劳陈池每天打国际长途,她会过意不去。

  有一种行为叫情长气短,陈池最近越发想多听听她的声音,没新鲜的正经话题,胡侃海聊也成嘛,但他转念想到许霜降需要早睡早起,不由自主就体贴了。

  陈池打小和小伙伴们在田野里撒丫子跑,养出了不拘小节的疏朗脾性,小表妹要是想做跟屁虫,在他们这帮野小子后面哭嚷嚷地跟,他一般不怜惜,要不加速跑,头也不回地甩开小尾巴,要不实在良心过不去,扯起表妹的小细胳膊拖着飞奔,再不然索性就把小矮墩一抱,才不管她边颠边笑是否噎着呢。

  他是独生子,亲戚家女孩儿走得近的就只有小表妹,对他的表妹犹如此不细致,更不要说家属区里别家的小姑娘了。

  但是对许霜降,他好似变了模样,特别牵挂。

  可牵挂不着的感觉让他苦恼地发现,这个夏季变得长而闷了。

  暑假只剩最后一周了。

  陈池终于完成了教授那边的工作,许霜降那边却还有三天才能结束。

  陈池计划三天后去看她,他接连跑了中国店和超市,想给许霜降挑选些实用又新奇的小礼物,不能老送巧克力。

  薯条店的张先生打电话过来:“陈池,最近有空吗?”

  “张哥,这两天有空,什么事?”陈池问道。

  张先生和他妻子在本埠开了一家便利薯条店。陈池有次路过他的薯条店,恰好腹中饥饿,进去就认识了夫妻俩。

  张先生有了近视,戴着金丝边框眼镜,看上去就是很儒雅一个中年大叔。 不过他邀陈池吃饭时,曾无限感慨过,想当初他刚漂洋过海来此地发展,也是一个体格赛张飞的五大三粗壮汉子,语言习俗样样不通,多年苦过来后就成了这样的细条个。他妻子倒挺福态,张先生又戏谑道,那是吃自己的油炸薯条太多,吹发出来的。

  陈池介绍了几个同学过来尝尝张氏薯条,和张先生愈加熟络,时有联系。

  张先生挺羡慕陈池这样的学生,老说科技进步了,时代不同了,以前他光想给家里打个电话报平安,那也千难万难,现在听听陈池的同学们聊假期回家,几分钟订张机票,十几个小时在飞机上打个盹,睁眼就到家门口了。

  “其实没有这么容易,我们也不是想回就能回的。”陈池曾这么告诉张先生。

  “总比我们那时候好。”张先生叹道。

  原本留学生们和张先生这样的华人圈并没有太大的交集,陈池认识了张先生后,两人有点忘年交的模样。张先生自移民出来后,才回过家乡两次。

  最近的一次是在去年冬至,祖坟遇到地产开发,需要迁葬,几个堂兄弟通知了他,他关了薯条店,索性当给自己放个圣诞大假,领了妻子一块回乡。

  回来后他遇到陈池唠嗑了几句,摇着头叹息:“亲戚家的小朋友说我穿得土,饭桌上我把菜盘吃光,背地里笑我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