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下着很大的雨,就和那一年秦慈岩把手伸给坐在台阶上困顿不已的他时,一模一样。
鸣笛声响了,警车开道,哪怕是在医院的高楼上,也能听见下面自发送别秦院士的人们的哀哭。
他们目送着殡葬车在大道上庄严而缓慢地行驶,手里持着洁白的菊花,口中齐齐念着诸如“悬壶济世”,“国士无双”之类的送悼词。
可是站在小窗旁的谢清呈隔着雨幕看着那灵车,回忆起的却只有秦慈岩笑眯眯地说:
“小谢,你又训我。”
“如果舟舟还活着,那他和你差不多大,他保不准也会和你一样对他老爸耳提面命。”
舟舟已经走了二十多年了。
以至于一个白发人送黑发的父亲,终于可以在那些阳光灿烂的午后,和谢清呈这样平静又温柔地提起。
而谢清呈此刻看着他远去,点了支烟。
然后他把它搁放在秦慈岩曾经好多次伫立着抽烟,和他说笑过的窗边。
烟灰簌簌。
青霭在大雨瓢泼中幻化成了布鲁克林的水母们,从更早的岁月里,从秦慈岩留美求学,秦院士还是小秦同学的岁月里游曳而来,向这位洁白无垢的长者道别。
“这是最后一支烟了,老秦。”
谢清呈站在烟气中,轻声喃语,合上了眼睛。
那一瞬间,香烟的气息让他变得很宁静。
好像秦慈岩还没走,什么恐怖的事情都还没有发生。
那个老头儿还微佝偻着背,站在他身边,过一会儿就要回到隔壁的办公室里,临走前会轻带上他的门。
谢清呈甚至觉得自己隐约听到了那细微的“咔哒”一声。
可是他知道那不过就是自己的幻觉而已。
他的老师,他的半父,他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医生,他以后再也遇不到的良师慈父。
再也回不来了。
外面车队渐远,鸣炮庄严,屋内的烟燃尽了。
谢清呈的办公室里插着一束百合,他把那束白花轻轻抛下了楼台。他知道菊不是秦慈岩喜欢的花朵,老人会更喜欢百合芳菲的送别。
在那一刻,谢清呈终于泪落如雨。
他好像又成了十多年前的那个少年他也只有在今天,在向他的老师告别时,能最后一次,回到少年。
第94章 他尝别离苦
秦慈岩就这样走了。
可是更残忍的事情还在后面,竟还远远没有结束。
秦老死后,警方来进一步调查案件,在调查到当初易北海之母第一次是和谁接触的时候,他们忽然找到了谢清呈。
“易北海母亲第一次来沪一医院问诊时,在楼下站着,不知道该如何挂号,是不是你上前询问了她情况?”
谢清呈的眼眸静如死水,他说:“对。是我。”
这也是谢清呈为什么当时劝秦慈岩不要违规给那个病人治病的原因。
当初易北海之母茫然无助地独身一人来到沪州,背着一袋子寒酸的土产,浑身散发着汗臭,在医院大厅站了整整一天。
后来有个医生下班时注意到了她,询问了她情况,并且把她的病例递给了同事。
那个医生,不是别人,就是谢清呈自己。
谢清呈当时是觉得她可怜,随手帮个忙而已,他递病例的时候还不知道病人非常详细的情况,更不知道眼前这个女人家里有那样一个游手好闲,蛮不讲理的儿子。
后来他知道了,便几次劝过秦慈岩不要在这个案子上做任何逾距的操作。
“她的情况和其他人不一样,我们可以申请减免,可以尽力而为,但你不能又觉得自己是德高望重的院士,没人能把你怎么样,所以就一力承揽,老秦,你听我说……”
“她都已经这么严重了。”秦慈岩推着厚镜片看着眼前的片子,头也不回地对谢清呈说,“这是人命关天的事儿,人命要紧。”
其实不止是谢清呈,其他医生也劝过他。
但他们的角度和谢清呈又不一样。谢清呈是担心出现医疗事故,出现医闹。
另一些医生是觉得秦慈岩年纪毕竟大了,辛劳一生,落下了不少毛病,三高还有血栓,这种情况下还是不要太折腾,建议他做些小手术,给学生们指导指导就好。
“那片子我也看过啊老秦。”同在神经外科的一个主任叹着气,和秦慈岩说,“手术难度太高了,稍有不慎,抢救都抢救不过来。这个病人又享受了医院的基金福利,大家关注度都很高,你要是失败了,那名声上多少会受到些损坏。得不偿失啊。”
秦慈岩语气温和,但态度却非常坚定。
“那我的名声算的了什么。”他笑着,很平和的说,“秦慈岩这个人的名誉,在一条人命面前,那不重要嘛。我只是个人的声望,她那可是活生生的命,不是吗?”